第三十五章天嫉英才
国际红十字会的专家离开华夏东北进入朝鲜之时,刘存率领的中央政府考察团也回到南京。连续一个月的实地调研让各部官员有了直观的认识,山西河南这两省西部贫穷的人民给高官们留下深刻印象,稍好一些的山东河北也不容乐观。由于战乱导致的穷困远远没有让几千万人民恢复过来,一个村里甚至没有一头耕牛的情况比比皆是,妇女孩子在前面拉犁男人在后面把犁的情况屡见不鲜,如此简陋原始的生产工具和落后的生产方式,到什么时候才能种出足够的粮食让人民摆脱饥饿的折磨?
辽阔平坦的中原大地最适合大规模的机械化种植,然而大多数土地都落入少数地主的手里,农业部官员为此头痛不已。数百年来散布于中原各地的名门大户,因为自身的长期积累,生活条件优越占地众多人丁兴旺,他们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因而在军队、政府和文教卫生领域里占据要职者数不胜数,可以说华夏政府和主流社会大多数由出身于地主富农阶层的人士构成,中央政府必须面对的土地改革计划一定会触动地主富农的根本利益,从而遭到巨大的难以想象的阻力,别的不说,就是国会这一关就难以通过。
十二月二十三日,出访欧美取得巨大成绩的华夏政府代表团回到南京,在盛大欢迎仪式中匆匆离开的宋子文。一进中央政府总部就被刘存拉到自己地办公室。
刘存尚未开口,宋子文就将经济萧条对欧美重大影响向刘存做了汇报:“和你预料的一样,美国的经济危机在十月份暴发,在股市崩溃后的几天里美国所有农场主由于担心价格暴跌,纷纷找到美国国会要求政府解决难题,否则他们宁愿烧毁众多的农作物和销毁牲畜也不愿降价销售,我们整个代表团痛心之余都感到不可思议。最后我自作主张跟胡佛商议,表示美国如果愿意以实物贷款形式允许我们分成八年付清款项的话。我们将进口他们的两百万吨小麦玉米和二十万吨棉花,美国国会第二天就进行了讨论,在我们到达英国地时候,美国驻英大使找到我表示美国国会通过了这个提案,并代表美国政府和人民对我们华夏表示诚挚的感谢,美国地舆论对我们的友谊之举给予高度赞扬,同时美国工业界将组成庞大的访问团在明年初来我国进行商务访问和业务洽谈。英国的报纸随之将美国的情况报道出来。英国政府给我们的礼遇很高,要求增加贸易量扩大贸易范围,我只能遗憾地表示回国后尽快取得我们国会的同意,第一时间向英国驻华大使通报,同时也邀请他们组成代表团来华访问洽谈。其他几个国家地情况也是如此,上个月中我们离开巴黎的时候欧洲已经发生了声势浩大的罢工运动,听说混乱还在继续。”
刘存笑着说道:“子文兄辛苦了!和你搭档我还真的省心了。”
宋子文微微一笑:“你也不轻松啊,连续打了几仗而且战果辉煌。你不知道在欧美的华人多么激动,许多华侨团体找到我们,接连不断的宴请一遍又一遍表示感谢,大家热泪盈眶地说屈辱的日子快要熬到头了,说他们的社会地位也随着我们地不断胜利而提高,许多人都说这辈子第一次有洋人向他们竖起大拇指。不少人打算回来居住呢。你的大名如今在世界上可是响当当的了!”
刘存哈哈一笑,随即对宋子文说道:“可能用不了多久就有人骂我了!上次跟你商量的土地改革问题不能再拖了,我带着十几个部委的官长到北方走了一圈,感触很深啊,哪里的人民快活不下去了。”
宋子文点点头表示能够想象得到,他向刘存提出自己地想法:“伯庸,我看土地改革这事还真的要慎重,国会那里你就很难通过,我认为还需从长计议。”
刘存叹了口气说道:“我也知道阻力重重,但看到那么多衣不遮体食不裹腹的人民心里就难受。北方不像长江以南地区有较为发达的工商业、这个社会矛盾没有那么尖锐。历史上的陈胜吴广、黄巾起义、李自成还有几十年前的太平天国,大多都是土地问题造成的。如果我们不及时解决,广大的北方地区就会存在巨大的隐患,很多时候都是有人登高一呼就能从者百万,我实在担心啊!”
宋子文非常理解地点点头,想了一下给刘存出了个主义:“伯庸,不如还是像你当初在广西做的那样,先找个地方实验一下,今年冬天我们设法运去二三十万吨救济粮,虽然杯水车薪但也可解一时之困,你认为如何?”
“也只能这样了,我想把实验地地点定在河南宝灵县和山西运城县。”刘存详细说明选择这两个地方地理由:“这两个地方煤矿资源较为丰富,土地兼并的事情也比较严重,我们先从发展工业入手,让农村地部分闲置劳动力加入到煤矿业中来,从而减轻人民对土地的过度依赖。这么多年来,宝灵以西可是一米铁路也没有修,说是陇海线其实也就到宝灵为止,名不副实,依目前的情况看明年开春陇海线宝灵至潼关段就要动工,沿途的老百姓多少能得到些实惠。”
宋子文不动声色地问道:“伯庸选择这个紧靠陕西的地方,里面一定还有文章吧?”
刘存笑了笑回答:“不错,我的意思是以点带面,让土地价值自然削弱的同时陆续从地主手中购买土地,鼓励地主们把钱投入到工商业上来,虽然慢点。但总比强行没收要温和得多。我还在想,明年我们的货币能否适当地贬值,以带动国民地购买力。当然,这方面你是专家,怎么做才稳妥一些我还真的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