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充分的廖耀湘部利用日军阵脚未稳的机会,指挥炮兵进行二十多钟连续不断的炮击和各阵地进行猛烈地机枪扫射,给敌人造成死伤四千余人的巨大伤亡,日军不得已抽出左路的第三十一师团从侧后包抄过来,廖耀湘这才指挥所部有序地撤退。
上午十点,李宗仁命令驻守通化的第一集团军陈调元第七军,兵分两路赶到通化以东二十五公里的金厂和鸭园一线布防。命令廖耀湘第二军撤至本军新筑防线后就地加入阻击队伍。满脸愧色的何应钦请求赶往通化一线督战。李宗仁想了一会点头答应,随即吩咐何应钦千万不能突前涉险并要随时保持联系。
何应钦前脚刚走。张学良后脚就踏进总指挥部,他手拿战报兴奋地对李宗仁说道:“我部王以哲和马占山率领众将士顶住了日军第十九师团和第二十二、第二十四两个新编师团近六万人马对临江的进攻,歼灭日军四万五千人,我军伤亡三万四千余人,在长达六个多小时的激烈战斗中,没有让日军前进一步!更好的消息是,日军第九师团偷袭龙泉,我部于学忠将军及时识破敌人的阴谋,以小股兵力且战且退撤出龙泉诱敌深入,与及时驰援地高福源军一起,以四万三千人地优势兵力在二道沟一带布下重兵,截至半小时前已将一万七千余名日军合围于二道沟一带山谷,相信不久将有捷报传来!”
李宗仁接过电报看完之后感慨地说道:“战前我最担心贵部的战斗力和韧性,谁知此战打得最漂亮地反而是东北军的弟兄们!装备和防线构筑都好于贵部的第一集团军反而大败而归,实在是令人难以相信啊!”
张学良意识到自己过于高兴,连忙客气的说:“熊式辉将军的榆林也打得很不错,虽然目前日军攻破集安防线兵分两路扑攻向通化,但其毕竟人数只有区区六万余人,第一集团军尽管败退,但仍有十万余众,而且粮草充足枪弹丰裕,量他日军再强也无法攻破通化。德公就放心吧。”
李宗仁摇摇头从桌上拿起一份电文递给张学良,张学良一看立刻神色严峻起来,他放下电文向李宗仁问道:“德公,这个情报是否准确?”
李宗仁点点头肯定地回答:“不会错!我们的侦察飞机得回的消息与这份电报对比后表明,军委总参谋部的情报更为准确,总参谋部明确指出日军三天来在北韩新安州一带登陆的总人数为十八万至二十万人,在日军陆军序列里分别是第二十一、第二十三、第二十六、第二十七、第二十八、第二十九和第三十这七个师团。我们的侦察结果是十五万人,我想差别的原因是我们情报来源没有总参谋部的情报可靠仔细。”
“这么说我们将要面对的敌人将达到二十五万左右了?”张学良担心地问道,刚才的捷报没有让他再感到高兴了。
李宗仁心平气和地回答:“只会多不会少。日本正在进行全民战争动员,估计能凑够七十到九十万军队。到现在为止,日军到达战场的就已经超过三十五万了,其中日军的几个老牌师团没有动,一直驻扎在仁川和海州一线,我们判断极有可能是进攻胶东半岛的部队,大概是因为日本海军偷袭上海没有成功,他们才不敢轻举妄动渡海来犯。因此,我们眼前的当务之急,就是要以最快的速度不惜一切代价将进来的这八万日军歼灭,趁刚到北韩的日军来不及与这八万人连成一体的时候解决他,再次把日军压制在鸭绿江以东,才能完成我们第一阶段的战略任务。”
张学良知道形势紧迫,连忙征询李宗仁的意见:“德公,我们还有多少时间做出安排?”
“根据目前的情况分析,日军的后续部队大约十八个小时后进入战场。”李宗仁走到巨大的沙盘旁,提起指示棒对张学良解释到:“为了防止日军在辽东半岛登陆,我们在旅顺到东港一带布置了八万多部队,我的第四集团军也在丹东一线守护着将近七十公里的防线,因此,歼灭来犯之敌的重任还得由汉卿和何总参谋长一起协力完成了。北方空军全力以赴协同作战,我再向中央总部要求,调驻守华北的一部分战机支援。汉卿觉得如何?”
张学良仔细考虑了一下,毅然答应下来:“好!我把柳河的何柱也调上来,我就不信他小日本敢跟我比人多!”
李宗仁高兴地赞扬道:“汉卿好魄力!如此一来我定叫他日寇有来无回!我再告诉汉卿一个好消息,伯庸特意支持你一个装甲旅的装备,不日即运到沈阳,到时汉卿就如虎添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