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外圆内方
五月下旬,中央政府搬到南京之后,举行盛大的祭祀总理英灵的活动,重新出山的蒋介石也在武官的队伍里悲伤不已泪流满面。刘存则是在此第一次见到宋家的几位名人。
祭祀结束,军事委员会召开北伐军事会议。各军将领一百多人第一次整整齐齐地坐在一起。李济深主席宣布了北伐军的任命:李宗仁上将担任右路军总司令,下辖第七军团钟祖培第一路军、夏威第三路军,王天培第十军,王普第二十七军,柏文蔚第三十三军共九万人马。蒋介石上将担任东路军总司令,率领何应钦第一军,俞作柏第七军团第二路军,赖世璜十四军,雷万顺第十七军,周凤歧第二十六军,以及杨杰暂代指挥的第六军,一共十一万人马。兵分两路向北进军目标直指徐州,黄绍纮上将率领第七军团第十三路军和陈调元的第三十七军为总预备队。
会议结束,刘存叫住李宗仁、黄绍纮和白崇禧等众多第七军团将领一起共进晚餐,一行乘车来到一家名为桂花楼的餐厅,在老板娘的殷勤招呼下进入一个宽大豪华的包间,刚升为第七军团第六路军军长的伍延飏一坐下就奇怪地问刘存:“这里的风格有点象桂林的桂花楼,名字也一模一样,是否有所联系?”
刘存点点头:“没错,这是我们的一个联络点。年初总部买下地。以后大家有空或来南京公干尽管到这来,后边有十几套客房条件不错安全便利,也省得大家以后没有个落脚的地方。刚才我看到不少兄长都色眯眯盯着人家老板娘的屁股,实话告诉大家,她外表妩媚其实一身刺,如果不怕挨揍就尽管试试。”
众人一阵大笑,仿佛又回到了两年前的那段时光。李宗仁感叹地说:“真没想到我们只用了两年的时间就打过了长江。六、七年前我们还都是小小的尉级军官,如今在座的最低军衔也是中将了!”
白崇禧微微一笑:“估计年底不到我们就要跨过黄河抵达长城脚下。到时可能有不少兄弟都要升官。这不,我们地黄总指挥不就兼任安徽省长了。”
“哈哈!说句实话,我对打仗有点烦了。上次回家一看,人家黄、陈两位省长把南宁柳州建设得那么繁荣,让我感触很深!我和陈德广提议彼此交换一下位置,没想到人家理都不理,还抛出一句‘扛你的枪去别来这里瞎捣乱’。气死我了!”黄绍纮学着陈雄地神态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一顿饭吃的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用完饭大家进入内室,刘存坐在白崇禧身边向大家介绍目前的新桂军驻防情况和征求意见:“大家都知道我军的分布情况了,李总司令率领的三个主力军是我军装备最好人员最多的,其他从驻守湖南的第四到合肥地新编第十三路军,人员都在一万六千到两万人之间。各部有何要求就提出来,只要能办到家里就想办法解决。”
李宗仁想了想说道:“伯庸这么一说倒给我帮大忙了。我现在率领的西路军除了自己的队伍之外,其他友军战斗力和编制都很欠缺。指挥起来总有诸多顾虑。俞作柏的第二路军又让老蒋死皮赖脸地拉去了,能否给我增派一个军?”
刘存看着挠头的李宗仁和不苟言笑的俞作柏笑了笑:“这没问题,粱佑斌的第十一路军正在湘西吉首,大半官兵是原来的钦州铁军。贵州地袁祖铭原来和我们不是很投缘,所以当初我想占了他的宜昌,后来周西成老哥为他讲情我就停下了。第十一路军的官兵在吉首没事就被粱佑斌那个变态的军长穷折腾。爬山涉水象猴子一样,神枪手不少但没有重炮,倒是每个团都有一个迫击炮连。”
李宗仁大喜:“我就要他。”一句话让大家吃吃笑了起来,李宗仁为自己的失态讪讪而笑。
伍延飏也不客气地提出了要求:“大家知道我的第六路军是梁朝机师发展起来地,加上三个师的湘黔新兵都没有战斗经验,所以我想把他们拉上去遛遛。”
大家都知道伍延飏驻守位置的重要性,此刻全都看着刘存如何决定,刘存皱起眉头想了很久,最后还是白崇禧给刘存出了个主意:“郴州的第十路军好像是梁铸手下的龙剑光部吧?不如你让长沙第四路军的曾少坤分兵一部驻守郴州,把第十路军调到咸宁。让曾少坤自己在湖南招兵买马。反正现在他富得流油。再者参加北伐的军队统一由中央提供军饷和补给。多上去点我们还少些负担。”
刘存微笑着点点头:“也好,伍军长如愿以偿了!但汉口大营一个师的兵力你得给我保证。那里的一切都不能放弃,不然到时你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
伍延飏非常高兴地连声答应,随即和李宗仁商量起来,李宗仁更是喜笑颜开,一下多了三万多地兵力瞬间超过了老蒋心中自然兴奋,粗略一算,上前线地新桂军将士达到了十二万人,看来各友军只能是羡慕不已望而兴叹了!
随后李宗仁、黄绍纮和白崇禧留下,其余众将都赶往前线,刘存特意让俞作柏和李明r留在后面,送出门外时轻轻交谈了一会递给俞作柏一封信,又拍拍不舍的李明r地肩头仔细询问队伍情况,直到感激的两人死死拦住不让再送时刘存才回到包房。
刘存向李宗仁三人简要介绍了目前的局势和中央各部势力的情况,并把为什么请出蒋介石的理由向大家说明,三人这才恍然大悟。特别是李宗仁憋在心中地不快顷刻化为乌有,要知道当时他是投了反对票的。此时他真正地佩服刘存的政治智慧,又学到了许多对他来说是全新的知识。临走前白崇禧吩咐刘存尽快抽出时间回家看看孩子,刘存内疚地笑了笑,在白崇禧的白眼下做出尽快回去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