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桂系

第十七章 貌合神离(2 / 2)

宋子文怎么也没料到刘存等人如此不给面子又如此老辣,记得临行前老蒋交代过自己不要小看这帮扛枪出身的人,到广西看看了解一下为何他们的经济发展得如此迅速才是第一要务!可自己怎会一下就给忘了?本想挑出些毛病让广西军政两届有所收敛不要太过嚣张,谁知一抬脚就踢在了铁板上,此时满腔怨气只能憋在肚子里了!

关键时候就显出了汪精卫的精明和练达,他爽快地笑了几声之后从容说道:“好!刘总司令的提议不失为一个好的解决办法,只要对人民有益的事情我们就要去做!关于借款的问题我相信大本营绝无意见定会全力以赴。当然,具体事宜还需详细斟酌。呵呵!我们到梧州来考察整天呆在屋子里那可不行,黄省长还有唐市长,你们一大一小两位地主是否领着大家四处见识见识,也好让大家领略一下梧州日新月异的变化嘛!”

黄旭初连忙表示同意,礼貌地向考察团的大员们征求意见,十几分钟时间就把两天半的考察行程制定完毕,于是宾主间又兴高采烈谈笑风生,有如老朋友般携手登上早已备好的汽车,踏上了轻松愉快的旅程,仿佛刚才的不快从未发生过一样。

考察团停留的最后一个晚上,刘存应邀和汪精卫共进晚餐,在一家豪华安谧的西餐馆里,两人终于有机会单独交流了。

看着众多洋人进出,风度翩翩的汪精卫有些惊讶地问刘存:“伯庸,梧州怎么有这么多洋人?”

刘存笑着回答:“目前在广西常驻的外国人约有七百余人,来来往往的我就不是很清楚了,那是各地政府管的事情。其中大多是商人,我们请来的各种专家也不少,在梧州、南宁、柳州和桂林都有,他们人多了就开设自己的餐馆和俱乐部,我们所在的这家餐馆就是德国人开的。”

“在上海和广州,许多外国人开的餐馆只接待洋人,你这里情况如何?”汪精卫很感兴趣,他不会放过任何一个细小的地方来判断广西的政策和了解刘存的为人。

刘存严肃地说:“那可不行!至少在广西范围内不允许这种特权势力的存在。我们主张平等互利共同发展,这个餐馆也和国人开的餐馆一样照章纳税,照样任由人民进出用餐,否则不用政府出面本地老百姓就把他的房子拆了。”

汪精卫点点头心里暗自赞赏不已,他也知道广西境内没有所谓的租界或者特别为洋人划定的优待区域,广西的做法也正是自己的追求。他接触过广西军政两界几乎所有的实权人物,只有在刘存身上看到一种与任何人都迥异的气质,这种感觉随着接触的增多也随之加深。

汪精卫清楚地知道广西名义上属于中央政府的领导,实际上所奉行的政策有很大的不同,就拿广西自己制定的从今年元月一日起实施的税收政策来说,征税商品不但详细地分成十六个大类两百多个小类,还巧妙地避开了关税问题,对进入广西的商品巧立名目以诸如港口码头建设费、运输保险费、公路养护基金、民族地区安抚基金等等来取代关税;对工业品和农产品的外销则实行指导性的政策,企业产品外销金额超过一定标准就可成倍降低纳税税率,政府大力协助推广治下企业的商品和为商人们牵线搭桥;政府下属的国土资源管理局管辖的广西矿业集团,几乎垄断了广西境内外所有的开采和交易;财政上完全无视中央的感受大力推广自己发行的货币……

这些做法遭至大本营许多人的非议,但广西的道路港口码头都是人家自己建造的,广西对中央的贡献和中央对广西的帮助相比较,令大本营的贤达们无地自容,广西实行的政策又是那么行之有效立竿见影,高明如同宋子文也感慨万千时时打探揣摩。可以下这样的结论:如果不是在一个相同的革命名义下广西走到哪里根本就不得而知!因此团结和迁就才是中央政府几年内最明智的选择。

汪精卫一直在寻找一个稳定而又强大的助力,自从和蒋介石联合推翻胡汉民等元老势力之后,汪精卫心里总有一种强烈的不安,军权在握的蒋介石似乎在不断地膨胀,隐隐威胁到他的地位,这不得不令他早做准备。在汪精卫的心目中广西是除了上海之外最好的争取对象,可如今的上海宋氏和陈氏两个家族明显倒向了蒋介石,因而新崛起的广西就显得至关重要了,要取得广西的支持,眼前的刘存则是最佳的不二人选。

汪精卫深知“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的真义,他决定利用这个难得的机会,开诚布公地和刘存进行一次深入的交流。他坚信刘存的人品,哪怕刘存不赞成自己的主张不支持自己的阵营也决不会出卖自己。至于为何有如此想法他自己一时也弄不清楚,从见到刘存的第一次起他心中就有了这种感觉。人很多时候都这样,在身边一辈子的同路人难得一次坦诚相对,反而是只有几面之缘的人能袒露心扉。

一顿饭吃了四小时,汪精卫心里揣着刘存的两个条件回到迎宾馆,渡过了一个不眠之夜。刘存支持他的两个条件是:一、不能因寻求于列强的支持而损害国家民族的利益;二、不管奉行哪一种思想都不能以血腥的方式推进改革!

上一页 书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