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桂系

第十九章 从容应对(1 / 2)

容县城东真武庙的正堂里,黄绍竑在陈雄的陪同下专注地盯着挂在墙上的《广西地形交通图》,轮廓分明的国字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嘴里情不自禁发出由衷的赞叹。白崇禧和刘存合著的两本书稿已经令他惊羡不已,再看到地图心中的感觉就可想而知了。

“德广,健生和伯庸的心意我们已经明了,最近一段时期他们在广州停留的决定是十分必要的,我们在家里也丝毫不能懈怠!伯庸的提议及时周到,刻不容缓,我认为应立即着手实行。你意下如何?”几年来,陈雄一直是黄绍竑的得力助手,黄绍竑对他十分器重,每作决定都征求陈雄的意见。

陈雄果断地回答:“我也正是此意!”

“好!你立刻通知大家集中商议,明确分工,端正态度。一个月内,整顿武备开展新式训练,我们不能让健生伯庸到时看笑话啊!”

“我马上办。”陈雄转身就要出去。

“德广稍等。”黄绍竑叫住陈雄:“你也通知梁铸与会,这是员有勇有谋的虎将啊!此后他就交给你管带,情报这块由你亲自负责。”

“是!”

※※※

郁林(今玉林),唐代已设州鬱平,元、明朝改称郁林州。清朝顺治年间,郁林州从梧州府分出,隶属桂平梧郁道,光绪十三年(一八八七年)隶属左江道。

郁林城隍镇龙泉洞,位于峰丛起伏、草木茂盛、景色迷人的鹿峰山脚下,洞长千米,洞里有一条小溪和5个天然形成的大厅,溪流弯弯曲曲、清澈甘甜可淌水而游,沿途钟乳悬挂、千姿百态,自古就有“龙泉献瑞”一说。李宗仁的“广西自治军第二路”司令部就设在这景色幽美的龙泉洞内。

李宗仁,字德邻,临桂县(今属桂林)两江乡人,生于一**一年(清光绪十七年),是个地道的农家子弟。兄弟姐妹八个,他在本族儿孙辈中排行第九,故村里人都叫他“老九”。他六岁开始跟随身为私塾先生的父亲李培英读书,稍大进入临桂县立二等小学就读。初到城里,衣著不甚入时,举止言谈都带几分乡土气,加上数学、英语等新式学科跟不上,期终考试常排名垫底,被城里的同学讥笑为“乡下的傻瓜”,因此读了两个学期就辍学了。不久,他到省立公费纺织习艺厂当学徒。一九零八年冬,考入蔡E将军设立的广西陆军小学第三期,从此便开始了一生的戎马生涯。

武昌起义爆发后,广西陆军小学改为陆军速成学堂。李宗仁编入第二队学习步科。他身高只有一米六十五左右,但体魄健壮、胆大心细,马术尤佳,学习用功颇受师友器重。一九一三年秋毕业后,被选拔到陆荣廷的南宁将校讲习所任准尉见习官、少尉队副等职。一年后该所停办,李宗仁回到老家桂林省模范小学任操训教师,但他深感失落,一心想着重返军队。

一九一五年底,袁世凯称帝,军政各界兴师讨袁,李宗仁经同学介绍投入林虎的护**第六军当了一名中尉排长,参加了讨袁的护国战争。袁世凯死后,随林虎部讨伐粤督龙济光,在战斗中子弹射入腮帮负伤,伤愈不久晋升连长。两年后他所在营北上参加中山先生发动的护法战争。

一九二零年八月,在粤桂战争莲塘口一役,所在营部的营长临阵脱逃,他临危受命带领全营冲破了天险峡谷上粤军的阻击,打通四会和肇庆的唯一通道,使全军得以撤退。从此,他声名大噪,闻名两广。第二年粤桂战争硝烟重起,他随陆荣廷右翼主力堵截陈炯明部入桂,在高州一战被敌人击败,撤退时浮桥上兵荒马乱、争相逃命,李宗仁被挤落江中,幸好他会游泳大难不死。兵败后陆荣廷逃到安南(今越南),李宗仁率领自己的残部一千余人退入六万大山,不久被当时孙先生领导的北伐军陈炯明部收编,改为“粤桂边防军第三路”,年仅而立的李宗仁任该路司令,率部驻扎郁林。

陈炯明背叛孙先生后将军队全部撤回广东,一时间八桂无主,各自称霸,陆荣廷手下干将立即从安南返回,纠集旧部成立“广西自治军”。李宗仁在得到陆荣廷的默许后,也将“粤桂边防军第三路”改为“广西自治军第二路”,通电就任该路军总司令。

此时,李宗仁手里拿着黄绍竑的来信,在清凉的龙泉洞里宽大的石室中徘徊,他深知黄绍竑素有大志,绝非池中之物,如今表面上依附自己顶着“广西自治军第二路”第三支队的帽子,实乃不得已而为之,但尽管如此,自己的两千人马和他的一千余众的联合,也使得周边势力颇为顾忌不敢轻举妄动,无形中安全感增加许多。

可如今黄绍竑的来信,明显看出他欲依附广州发展壮大的意思,而自己的势力与盘踞半个广西的陆荣廷相比,犹如星月之别,就连都安的陆云高、柳州的刘震寰、桂北的沈鸿英、桂南的刘日福等人,哪一个不兵强马壮、强于自己数倍?粤军还在自己的东面和南面虎视眈眈,自己怎能轻举妄动!如今唯一可行的,就是对陆荣廷虚与委蛇,按兵不动以静观其变,相信不久整个广西局势就有剧变!

想到这里,李宗仁已知如何给黄绍竑回信了。他疾步走到书桌前,提起毛笔不假思索的款款下落。

※※※

白崇禧和刘存看完黄绍竑的来信,打开地图就在外厅的八仙桌上分析起来。

上一章 书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