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约中有位折翼天使在传道

浅谈人之初『性』(2 / 2)

人一出生,就有着先天的生物学遗传,但这却只能形成人之天性的一部分。生命追求活力,追求个体生存的本质决定了这个阶段的人已具备最原始的善——自我珍惜、自我完善、追求生存。

因此,幼儿对生存的追求不是恶,而正是人类生物属性中追求个体生存的最原始的善。

人类通过后天的发育,成长,同时也就开始了社会学遗传的过程。

几乎所有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

人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开始继承文化、道德、伦理、文学艺术、审美……等等社会学的东西从而完成自身社会属性的建设。人们在对个体生存的强大追求和群体生存对个性约束的适当压抑中,完善着人之初的其它社会学属性的准备。

学过法律的都知道,没成年的儿童犯罪是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的,原因是他还没有发育完成,还没有完成社会学遗传的过程,因此还不具备完善的社会学知识和判断能力。为此,各国对成年人的年龄都有清楚的法律规定。没有达到法定年龄的人没有完成生物性、社会性的全部发育,所以少年人还无法具备一个社会学意义上人的资格。

从人类最原始珍爱生命、自我完善、追求生存的生物属性外化到对整个社会的追求和谐、愉悦、完美的本性,使得几乎所有民族的传统文化都在世代相传着一个大大的善字,它符合自然赋予生命的意义,从而使得人类社会得以繁衍并不断变得完美。

所以,对绝大多数人来说,社会属性的天生准备是致善的。

这种后天社会学属性的准备,使人们将那最原始追求个体生存的本善,弘扬成为为整个群体生存而自我牺牲的大善,这样就产生了激动人心的舍己为人、公而忘私、我不下地狱谁下地域等源于人之初善的灿烂文化!

同时,因为生物遗传的先天不足和文化传承的缺失,也导致了一部分人“人之初,性本恶”!但这不是人类社会的主流。

由于对人之初性不能正确认识,人类尤其是东西方对人之初性形成了善恶针锋相对的两大观念,在对人之初性善恶的不同理解下,东西方也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政治理念。东方人认为人之初性本善,主张人治、教化;西方人认为人之初性本恶,主张法治、惩罚。

其实,人之初性的善恶由于上文的分析其实是动态的、相对的,人类的政治理念也因此应该是法制的、道德的。

“人之初,性本善,苟不学,性乃迁!”这是对人初之性和后天品德关系的最精辟论述!在我将“人之初”概念推迟到社会学遗传完成之后以后,就很容易理解它的科学性了。

======

以上为搬运,哪位看了标题君而想歪的话,給由检去面壁吧![觀看本書最新章節請搜索---看-網無彈窗閱讀]

上一页 书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