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偏还未动身,北京的上谕同时到达,谕旨里丝毫没有任何责怪藏地大兴兵马未向皇帝上奏的意思,反而大加赞赏两位大喇嘛安定藏地、宣力独多,又闻“浴佛”法会,特赐银1万两随喜并特遣庆郡王奕劻代表皇帝入藏祝贺及瞻仰布达拉十三世大喇嘛亲政大典。
众僧俗官员终于舒了口气,谁不晓得两大活佛都为宗客巴弟子,谁大谁为师傅。前后藏关系虽说有些失衡但没人希望藏地支柱不合造成“佛地”祸乱。皇帝谕旨里平淡温和丝毫不着边际,然年前就入藏并申明是为打击廓尔喀等异族的8000朝廷大军只有3000人到达日喀则后藏地区,剩余的5000余人则赖在了拉萨城外建立军营行馆,噶厦政府多次询问,帮办大臣兼藏军训练大臣锡良每次都和蔼可亲的接待来使并厚礼相待,微笑的背后每次面对来兴师问罪的噶布伦不是“奏报皇帝”就是“再等几天”这种敷衍的话头。
表面上平静如常的拉萨暗中却是暗流汹涌,各种各样担忧、谣言横冲直撞着,局势进一步扑朔迷离。
夜色如银,驻藏大臣府里议事厅依旧灯火通明,府外的犬吠声越发显得四周死寂,传说中“久病卧床”的哈里达正红光满面与锡良密议着什么,哈里达正捧着不离手的藏银水烟袋正抱怨
“京师有什么消息?大喇嘛不通知我等调兵也就罢了!怎么连咱们的传令兵也受到藏兵的审查?多少年了!咱们什么时候受过这种鸟气!”年近60的哈里达豪气不减当年,足足做了十二年驻藏大臣,打破了钦定西藏章程里三年一轮换的定制,不是朝廷没有贤才,实在是他经验、阅历太过于丰富,又与藏地各大寺院呼图克图建立了深厚友谊,才深得三代皇帝信任。
锡良凝视着幽幽烛火良久答非所问:“您还是一直身体不适,谁也不要见,主上心中自有计策。还有前几天接到廷寄上谕,赏赐银两由咱们驻藏大臣府库预备,万岁说1万两足够。下午我去银库瞧了,银子足够,怎么下头人回说您还预备了大宗玉器、丝绸送上。”
哈里达咧着大嘴笑道:“皇上明诏不是还有十三世大喇嘛亲政大典嘛,按原先的老例得送些。”
锡良脸色在烛火下显得有些鬼魅,缓缓冷笑:“他也配叫‘亲政’!那些东西咱们不用送了。”
哈里达奇怪这个看起来只有30出头还没胡子的小伙子哪来的这般气度,他并不知道锡良与皇帝、荣禄等人的关系,也不妒忌皇帝派遣这么个能力强悍的年轻人来辅佐自己,年纪轻轻就超拔为正三品大臣,反而着实喜欢他的果断刚直能合着自己脾气。
“你是说?!”哈里达不安的挪动一下麻木身子。
“老叔,按说我不该告诉你。但咱们原先都是一个旗的”锡良使劲压低声音:“您不想想,怎么一面是布达拉宫大喇嘛的亲政大典,一面万岁爷亲自下诏着令青海、宁夏、内外蒙古连同塔尔寺活佛、内外蒙古王公立即由当地督抚安排进京赶赴雍和宫为超度大行慈禧皇太后法会,为此还特发内库银30万两。您说,这里头能没别的事?”
话说到这儿哈里达仿佛突然明白了什么,按说藏地习俗,无论前后藏大喇嘛坐床还是亲政,内外蒙古、青海各地活佛、喇嘛凡是有头有脸的必定来拉萨朝贺,丝毫不亚于北京皇帝登基大典。藏民也将其视为藏地保护者、观世音菩萨化身降临藏地、永保太平的象征。此次熟悉藏地宗教、心细如发的皇帝怎么会忽巴拉犯这种错误,理论上应该让各地僧俗首先到拉萨朝贺,这也是历来的规矩。忽而又想到着军机处奉皇帝旨意发来的廷寄里闪烁其词的话语:“……哈里达不必在意藏地形式,也暂且不必理论前后藏之矛盾任由噶厦噶布伦嚣张而已,其前藏噶厦调动藏兵、散发粮饷至于设立堪布种种不法情由万不可牵扯其中,只稳坐拉萨协助锡良办理军务,务必不得生事,钦此。”
一阵阴风吹乱了窗外的平静,哈里达忽然觉得有些惊悚,心知锡良必定奉了皇帝密旨,自己一个土埋半截子的老头跟着搅和什么?对锡良道:“皇上锐意革新当然好,实话说我可不愿意生事,年纪大了,该是你们下一代为国家出力的时候了。万岁对咱们满洲旧人也……有些苛刻,又明察秋毫,多谢你说的,你要怎么样老夫听着便是,等再过个一年半载我就上书请辞,东北是回不去了,请皇上在京郊赐一块田地长居林下。”
正梦想着林下养老的哈里达立即被锡良打断:“老叔!您想哪儿去了,哪里有您想的这么险恶?放心,您还做您的驻藏大臣,还是我辅佐着您!您的功劳皇上心里有数呢。就是拉萨藏兵的分布我心里有些拿不准。再,浴佛大典必然在布达拉宫外广场举行,就是庆郡王及朝廷使节什么时候到,带了多少人也不是很清楚。再跟您说句不该说的话:锦衣卫早就潜入拉萨各地了!”
后面的内容大大加紧上传,剧情也加紧发展。不会让读者朋友失望!对于有些不明白藏地官制传统的名词,大大在后面解释,请大家继续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