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之帝国时代

第一百一十三章 又起波澜(2 / 2)

其二:八方无事岁年丰,国运方隆,官运方通。大家襄赞要和衷,好也弥缝,歹也弥缝。无灾无难到三公,妻受荣封,子荫郎中。流芳身后更无穷,不谥文忠,便谥文恭。

“呵呵呵......这是道光朝讽刺首辅大臣曹振镛的词句。那位老先生可谓官场奇人,那句名言多磕头,少说话就是他的首创呢。现在这样疲软平庸的官员是少的多了。少荃废了多大的劲儿才把沿海、中原各直省的正七品以上官员换了,我看这才是最重大的国务!吏治不清民气不振,民气不振什么革新如何谈起?这些官员虽是从行政学院轮训不久,可对国策大纲及西洋行政管理也颇懂得些,比起原来那起子只会捞钱的东西岂不是强了不少,依我看如今也只得罢了。”

李鸿章听了自然心领神会,对皇帝、众大臣点头微笑:“惠甫先生之言过誉了,就这样臣心里不安的很,总不能把他们都管理的像包青天、海瑞那般清廉,只如此下头有些人还骂臣的几辈祖宗呢!惠甫兄也得抓紧宪政馆的差事,不得以后还得人......”李鸿章突然觉得失误,把“人亡政息”硬生生咽了回去。

“不会再出现人亡政息的境况了。”皇帝感慨的会意:“朕不仅要为后世打造一个强大无比的帝国,还要把宪政民主灌输其中,使之传之万世永远鼎立于世界!朕近些日子心里不快,有些急躁了。孟子云治大国如烹小鲜,你们看看,哪一件送到这里的政务有小事?少荃,你记着年底把赫德的海关总税务司的工作人员由军机处出面请一请,岑春煊,着你不论用什么手段把赫德留在永远留在中国,办法你去想!只要把能把他永远留在中国为我所用!”

作为小辈的岑春煊眼盯着皇帝目光炯炯神秘的眨眼自然心领神会。

气氛活络一些,皇帝这才笑问:“都说张中堂海内大儒硕学通才,只是进了朝廷怎么没了话?朕还以为朕的国策行政你打不赞同呢。方才这么些人发言,朕看你怎么仿佛有心事呢?”

张之洞颤抖着大胡子吓了一大跳!想说话又不敢擅言,只眼神哀求李鸿章。以往李鸿章与张之洞素来不合,然现在毕竟名义上他是自己的属下又是同僚,翁同龢被皇帝废了政权,也只有张之洞是清流派及学子士林中的第一人,便为其说情:“张中堂一直操持学务,各省进士多为其学生,最近接到些外省不好的......传闻,家本的司法部和劼刚的外务部也接到些奏闻,只是道听途说但耸人惊闻不敢冒然上奏,你们别瞒着了。”

光绪黑的深不见底的瞳仁凝视着几人一会儿,脸上毫无表情吩咐:“王商,让侍卫们退到三十步之外,任何人不得进入军机处,违令者立斩!”

说完冷着脸抚摸怀里那枚翡翠扳指撇嘴道:“说吧。”

沈家本示意张之洞先说,张之洞掏出块手帕擦擦冷汗又稳稳神从袖子里掏出张薛涛笺呈给皇帝:“两月之前臣接到奉天知府的私信,他是臣在翰林院的同年,臣阅读之下大惊失色又不敢实在信任,只给少荃、家本看了,后家本亲自派司法部干员前往奉天、热河诸省调查的,请万岁御览!”

李鸿章亲自接过展开转递给皇帝,光绪奇怪几人诡异的表情,定睛细看之下脸色青白不定越发难看

其一:金戈铁马入中原,一统汉家二百年。关山百战血犹热,铁骑千旅锋刀寒。大漠孤烟落日尽,江南沐雨霜风残。安得提兵渡河洛,不灭炎黄誓不还!

其二:振兴满洲文化提高满洲意识捍卫满洲血统;再过一百年看看谁是好汉!我們走一小步;就是满洲民族走的一大步!要时刻准备着为满洲复兴而献身;满洲复兴一定会实现!

其三:建国期间,我满洲在太祖皇帝之英明领导下数次击败伪明朝侵略军作出干扰满族统一活动的军事举动。建国后,伪明朝贼心不死地想把大金这个再次新生的政权扼杀,其不仅多方面对满洲进行渗透和挑拨,并且在其在以上方法没有取得效果的时候竟然诉诸武力,对大金进行武装侵略,妄图对满洲实行灭绝政策。所幸,满洲在我太祖高皇帝领导下,万众一心地齐心对外终于使明朝反动政府的阴谋没有得逞!为此,我等不能坐视朝廷擅自改变崇尚满洲的国策,奋力而起!以告慰我太祖高皇帝、太宗文皇帝、世祖章皇帝直至穆宗毅皇帝在天之灵!

……

上一页 书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