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纪泽苦笑道:“臣哪有皇上的恢弘魄力,外交无小事,就是内部的这些新办事员臣也不敢恭维,上回一个年轻人就是因为接待费少老大的不满意,把奥匈帝国大使晾在一旁多等了1个多小时,我把他降调了三级。在朝廷不谨慎是不成的。”
辜鸿铭欣然道:“这也不怪他,前日李中堂叫我与阎敬铭拟定帝国今年预算,各部院行政开支是950万元,比去年还少了30万,李中堂脸色也不太好,跟阎丹翁吵了起来,说办事还是要靠大家齐心协力,去年总收入1亿6千多万元,就不能多拿出些给官员们加加薪水?毕竟行政还得靠各级官吏梳理嘛。”
“哦?丹翁怎么说?是不是牛脾气又犯了?”皇帝把手炉递给辜鸿铭问。
“陛下圣明,您知道阎敬铭那个脾气,谁也说不动!老头胡子气的一颤一颤,说没有皇上的谕旨一分钱也不加!凭什么官员们就得加薪,革新之后现任官的俸禄比原先多加了5倍不止,还不知足?!连皇上的内廷用度都只用20万元,他们就不知道节省?教育经费才2000万元,军费才1850万元,你李中堂舍得,我还舍不得呢!当官的白马轻裘锦衣玉食的,学校里的学生们一个星期才吃两顿肉!大冬天有的连衣裳还是单的,大老爷们把吃饭剩下的钱补贴给学生们就能让多少人衣食无忧?学生是国家的根本!说的李中堂哑口无言,左中堂说笑着打了哈哈,军机处这才通过。”
呼啸的冷风吹得车外的五彩穗瑟瑟抖动,光绪没说话只低了头想着什么,辜鸿铭见状以为自己说错了话也闭了嘴。
“丹翁老成谋国!陛下勿忧,官员们是不穷的,一个知府一年的俸禄银子就是18000元,知县是15000元,普通的应酬吃喝的钱都减了加到俸禄里,学生们苦是苦了些,但从小学开始到高等中学,凡是公立学校都不收学费,中午还管一顿午饭,除了帝国,只有德国做的到。按预算比例,现今帝国教育经费比德国还高着一点儿,占预算总额18%多,日本、德国是军费比教育经费高,这也就很不错了。等过几年……”
皇帝呆着脸忽的打断曾纪泽的话头:“去年国库存银多少?”
辜鸿铭沉思片刻:“详细的数臣不清楚,大概是5000多万,嗯,应该是5670万元多点。”
“汤生回去再用军机处名义给各省下一道指令,再次重申帝国教育自小学至高中凡公立学校一律免费!早、中各提供一餐饭食。大学堂除提供奖学金和补助金,学费不得超过国民每年平均收入。师范类及技工类学校,无论高中、大学都免费入学,吃喝穿住国家提供一切费用。公派留学生的零用钱也要加……先加50%。回去告诉李中堂和阎敬铭,什么钱都能省,这个钱万万不能省!各省现在不是刚刚有了预算?让阎敬铭用户部部令严格规定:中央朝廷每年教育经费不得少于20%,各省务必拿出省财政25%办理教育事业,府县不得少于30%!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再穷也不能穷了教育,告诉李中堂,这不是省钱费钱的事儿,关系到今后国计民生、立宪大业的根本,跟德国、日本怎么比?就是比他们要高!公立学校的学生两天一顿肉,学校免费发放四季校服!以此笼络住国民民心。教师的俸禄也得加,根据各省情况不同,学校类型不同,你们跟张中堂商议出个章程,一般小学教师每月不得少于150元,从这个基础往上加。一个重视教育的民族才是永远强大的民族。
德国为什么能在几十年内富强起来,光是穷兵黩武行吗?!整天坐在军机处看下头送上来说的天花乱坠的奏折治理天下能有个好?还是洋务元老呢。”
见皇帝不悦,辜鸿铭深悔自己多嘴,不过皇帝连军机处也怪上了,自己当然不好开口。
曾纪泽倒显得不在乎:“丹翁也是为皇上的越南战事积攒军费,李中堂也是为了行政稳定期间才说要为官员加薪。并无一己之私。请皇上勿怪。”
光绪深吁了口气嗔怪道:“外务部经费不够用你给朕说嘛,你也是个太老实,朕心里有本帐,国库里说有5670多万,其实还没算上朝廷在中国银行及华美、华德银行的存款、利息。阎丹翁怕朝廷的钱没用到正地方所以勒掯些,上回朕说医疗卫生经费太少,他就把医疗卫生预算多给了100万,咱们的革新不是小修小补,是改变政体和整个国家行政、司法、商务,连学生那几个钱都要赚,一旦民智开放,他们见识了欧美制度的优越性便对帝国、朝廷离心离德,再遇上些外患,必定天怒人怨分崩离析可是不得了!汤生,回去再传朕的口谕给丹翁,别怕花钱,再拿出1100万填补给教育400万,医疗300万,军费200万,补上行政的30万,行政经费就是定额的980万,今后不要再减了,余下70万补贴台湾省,再给西康省100万建省费。今年各省裁军完结,省下的1000万还没动就留着吧,朕心里有数,哦让户部每年给外务部多加30万元的费用,不必列在公帐上。十年之内,每个乡要有座医院,免费给民众看病,这些民生事务做好了,国民们才拥护你这个朝廷!你说你没钱,人家就不服,每年上缴给国库那么些银子都上哪儿去了?!额定行政经费不够就把下面官衔合并处理,一个人得干三个人的事儿只怕还好些。看看赫德的海关总税务司,拢共用了不到1400人就把整个帝国的海关事务打理的井井有条,这就是能力。”
今天两章!!答谢朋友们的继续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