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之帝国时代

第八十三章 群英荟萃!1(2 / 2)

拖着大托盘正在摆桌子的小儿恭敬答道:“这位爷有所不知,这御码头来来往往的客人官吏多了去了。您瞧,运河里头不少都是往北京进贡的船只,那些老爷们来了还不得给人家找个雅致点的地方。再说现在老爷们的薪水也多了,又不敢再大吃大喝的不给银子,赶上有几位风雅的,这里也就足够用了。大人们连吃饭大部分都在船上了,只能喝点好茶了呗,您看下头那几位文人,可甭小瞧人家,都是报社的记者,乖乖!连府台大人见了还拉着手有说有笑的呢。”

李德胜不由大笑道:“这么说现在连大人们都怕上报纸?”

“您喝着!这是有名的几种点心,三丁包子、千层油糕、双麻酥饼、翡翠烧卖、干菜包、野菜包、糯米烧卖、蟹黄蒸饺、笋肉锅贴、扬州饼,都是正经的扬州名吃,这几盘是炒栗子、葡萄干、苹果酱饼、蜜瓜子。你尝了保管一辈子想着!”一旁的小明子见了五颜六色十几个青花小碟子里的美食直咽口水。

“小明子,坐下一起吃点吧!看你这点出息,让李…….大哥笑话。”

锡良一说话就遮掩了自己跟李德胜的身份,李德胜哪能不知,会意一笑算是了然继续跟小二瞎侃。

小二还在卖弄肚子里的故事:“那是!现时节谁不知道军人和记者最得上面宠爱!上回听安徽来的客人说他们巡抚张佩纶大人为了丁点儿小事对报社不满,报社连续半个月抨击张大人,不知道怎么让万岁爷知道了,好家伙,龙颜大怒把个张大巡抚骂了个狗血淋头,这不堂堂一省巡抚亲自登门向人家道歉,别说府台,现今就是巡抚也得给记者几分面子。等闲的政务办的不好或是对百姓们苛责过分不公道,不用上面查,报纸上一登,管保吓得原来气势汹汹的老爷们屁滚尿流。所以谁还敢不拿记者当回事?谁敢跟万岁爷拧着?!就是军人们也比以前强的多了,那会来了广东的贡船,人家上头的兵没有命令都不下来,买东西喝茶都规规矩矩客气的不得了,咱们小民百姓历朝历代哪见有过这种大兵?还不是赶上好时候了,得了,您先慢品着,小的忙去了!”

被逗得欢欣不已的李德胜忍不住笑问锡良:“怎么样大人,我没说谎吧。革新革新,这就是所谓的新吧,我没读过多少书,但我的兵回家乡再也不用委屈的什么似的回来说好男不当兵这种屁话了。”

小明子则假装斯文的把各种点心往嘴里不停的塞,噎的直打嗝。

外面鞭炮声和锣鼓声越发大了,正隔着玻璃窗看热闹的锡良不经意的一瞥,突然在人群里见有个熟悉的人影一闪即逝,心里陡然惊觉,怎么那么像呢?不可能啊。

“什么不可能?”李德胜见他脸色异常问。

“哦,没什么,我在看那个卖刀的人呢!”锡良顺手一指,岸边不远有些正唱莲花落子乞丐围了一群,边上有个孤零零的摊子,可以说那根本不是个摊子,一位穿着怪异衣衫褴褛40多岁中年汉子用一块脏的看不清本色的布在铺在地下,上头摆了一把打造精致的短柄腰刀,既不喊价也不拉客,在热闹的人群里看起来十分凄凉。

中年汉子也许第一次摆摊,脸上满是尴尬和难堪,只是蜡黄的脸色应该是好长时间没吃饱肚子的表现,吃饭与颜面还是颜面更加重要些。锡良世家子弟出身自然见过不少宝物,李德胜当然无法相比,嘻然笑道:“不就是个破落户嘛!有什么可看的。瞧,龙船上变换节目了!”

锡良却没心再去观赏别的,死死盯着破布上的腰刀默然不语仿佛在记忆里搜寻着什么。

“小明子,别吃了!下去问问他那把刀卖多少银子?”

吃的差不多的小跟班把最后一块酥饼塞进嘴里嘟囔了一句谁也听不懂得话起身跑了下去。

李德胜见锡良还是一眼不眨盯着卖刀的人大起疑惑:“大人,你……”自己仔细看去,腰刀不像是中原之物,远远的上头还散发着几道耀眼的光束,显见是上面镶了什么宝石珍珠。

不大一会儿,小明子气喘吁吁跑上来大喊:“爷!他娘的真敢要价钱!什么破烂货一张嘴1000两银子!少一分不卖呢!”

“1000两?!”李德胜也皱了眉,自己一个管着2000多人的团长不吃不喝俸禄加上皇饷(皇帝自己掏腰包由内务部给军人下发的薪水,有别于朝廷的饷银)一年才600两银子,一把刀敢要1000两!

锡良倒不在意:“你问他是哪里人到扬州来做什么?”

“他没说,小的也没问,只是听他的口音国语说得生疏,不是咱们中原人。您要想要我再去砍砍价?”

沉思片刻,锡良正容道:“你现在下去把他请到这里来。说我要了。请他叙谈叙谈。快!”

小明子苦着脸又下了楼。李德胜问:“大人看上了那把刀?我倒没觉得有什么出色呢。”

锡良打开窗户任微风吹动着头发一言不发,手指头却不停弹动着桌面,不多会儿,他忽然拧了眉头有些焦急。

上一页 书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