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就是这个意思,还有,每年的四时八节朝廷要派大臣去祭祀,清明元旦皇室也必须派遣亲王一级的亲贵去瞻仰行礼,细节你们参详着办。总之,要让帝**人将士们为国牺牲的荣誉及国家对英烈们慎终追远永远缅怀的致意实实在在体现在高大庄严的陵园之中。不分民族、不分等级、不分军衔。而且还要注明,嗣后凡是英烈家属来此祭祀,交通费用由国家报销,建立完备的英烈档案,别叫人家说咱们用得着的时候哄着别人当炮灰,用完了人家过河拆桥不闻不问,让他们的家人寒心,以后谁还会为帝国效力?!你们觉得呢?”
李鸿章自然想得更多,从创设淮军开始就觉得中**队难带的他想着自己又没有跟上皇帝的思路,不过,这种敢情里带了欣喜,少年帝国统治者总算在某些问题上比自己等老臣看得还要高远,岂不是国家之福?
“臣等尽力去办!洋人们说帝国制度一向重视集体轻视个人权益,所以国人对国家荣誉的体会不深,如此以来配合礼部拟定的国家荣誉教育政策,必将起到很大作用。别看臣练兵时日长久,也没注意到这一点呢!竣工后,臣亲自带军机大臣前去代表帝国致意力求将其传之子孙万世。”
“当然都去,朕也去。祭祀礼仪请赵先生让修书处的老先生们多费神了,还要把帝国国家公墓当成正经的大事载入《中华会典》(诸行政法集合体)。哦,差点忘了,朕记得日本东京为阵亡将士修了一所彰显勋烈的靖国神社?”
辜鸿铭道:“确实有一所,是明治天皇特意诏令修建的合祀神社,以日本特色神社结构祭祀,还有神官负责。”
“咱们不搞神神鬼鬼那一套!毓贤、崇厚想着,在历代帝王庙旁边也踏勘一块地方,嗯建一所帝国英烈祠,凡是在国家公墓里有名及无名的英烈都在那祭祀,也划归国防部管理,供后世纪念瞻仰,大殿和祭祀都跟国家公墓一样规制。”
一旁的荣禄忽问:“皇上,那昭忠祠和贤良祠怎么办?与国家公墓和英烈祠怎么区分?”
“臣倒是有个主意,康熙年间修建的昭忠祠自咸丰之后就很少有人再去祭祀,按年代划分那都是帝国革新之前的所谓英烈,不如就照旧按常例祭礼。贤良祠原本为怡亲王所建,后世多用为文官祭祀,可以把贤良祠改建为帝国贤良祠交给朝廷专门祭祀对国家有大勋劳之文官阶层,如此不是更能激励文武官员为帝国效力?”礼部尚书张之洞也算是硕学通才思虑深远。
“准奏。这两所地方由礼部管理,还有,像曾文正公一般的文武全才也要立个规矩,凡是功勋与文正公一般的可以配享太庙,给予最高荣誉!沈家本,你回去想着拟定个章程和专门抚恤帝国阵亡将士的章程出来。”
“是!”
晚上还有一章!希望朋友们多多支持!双休日祝大家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