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三国志

第十三章 初次军议(2 / 2)

谢成闻言肃容道:“大事不好了,华雄大军已经到广成,由於孙帅去了鲁阳,代理指挥的程普将军下令各军结束训练,立刻准备防御,另外召集所有校尉以上将官去参加军议,我是来通知桓少将军立刻去参加军议。”

桓飞头“嗡”的一下大了,孙坚不在,而华雄又至。这下如何是好。军议?自己从来没有参加过军议,这该怎么办?在把马遵搬到床上后,随谢成去参加军议的路上,桓飞仍是心中一片混乱。

时已又近黄昏,而桓飞是最后一个到行辕的军议堂,但总算还是赶在了聚将鼓敲完之前。除了韩当有点不满,其他将领倒也没怎么在意。反之程普还示以鼓励的眼神,让桓飞心中稍稍安定。

孙坚去了后方鲁阳,据阳人约有百里,来回须三天。而程普虽为参军,但毕竟不是孙坚,没法在众人的统一意见前发布将令。先是听取布在前方的哨探回报军情。华雄军的实力已大约被探明,约有两万五千,下午刚进入广成,甚至还带有三台攻城投石机,虽然不多,但对阳人这样的小城,三台投石机将造成巨大的伤害。更重要的一点,孙坚军击垮胡轸后,为防备再次攻击,事先在广成一线布下许多哨卡,但眼下只看华雄能悄无声息的将大军集结到离阳人只有十五里的广成,并成功运来攻城器械才被孙坚军知晓,便足以知道华雄的准备充分和军事能力。

随后的军议却是在一片沉默中召开的,没有人敢轻易提出什么方案,降是不可能的,孙坚军没有这个词。是城外野战?还是据坚死守待援?还是弃阳人退往后方?毕竟一个决断失误就动辄将导致全军覆没的局面。不过众将都想到了一点:“逃?虽然是生路一条。但孙帅领有军令状,没攻下汜水关就回兵,孙坚处日后如何交代?”

所以没人提出撤退的意见,冷场直到了军议后期才结束,黄盖和韩当相继表示了同样的意见,据城死守,等孙坚回来。

在两员军中大将表明了态度后,其余众将也纷纷附和。连代大将程普也抓起了桌上令箭,准备下令死守。

“且慢!敌人远来,正是我军出击的好机会啊。”一个怯生生的声音响了起来。众人回头望去。竟然是桓飞。

桓飞在得知情况后,心情本是一片慌乱,但心情越烦乱,就越觉得胸口前的子午神镜就越冰凉,丝丝透入的清凉慢慢平息着心火。

自己也是将官,也有发表意见的权力,不要师傅不在,就胆小无用,那算什么男子汉,千万不能辱没了师傅的威名。心绪渐渐平静下来的桓飞也开始了思考。孙坚连日来的军事教导一下全翻在了桓飞的脑中,也许是天生的军事天分,桓飞很快得出了结论:“华雄军力两倍于孙坚军,围城困难,但加上攻城器械,对付阳人小小平城一座,破城却是轻而易举。所以守,绝对是死路一条,可能援军还没到,城就破了,而后大军掩杀下,孙坚军是难逃覆灭一途,而城中百姓…城中那些近万户的逃难百姓,难道刚有安息之所,又将面对兵祸吗?”桓飞想起那群乞儿的眼神。猛下了决心,一定要替师傅孙坚、城中难民击退华雄。

“不能据守,则以攻代守也是为一条办法。”孙坚昔日的教导,提醒了桓飞。“对,就是夜袭!”桓飞大声道出了他的意见。

“无知娃儿,懂得什么?大将议事,你小小一个别部校尉,乱插什么嘴?”韩当似乎一直对桓飞没什么好感,眼下孙坚不在,他索性发个痛快。

“义公!”程普制止了韩当下面的过激话语,转而对桓飞和颜悦色的道:“云龙,你虽为别部校尉,但军中不分上下,未经请示就擅发言论,打乱军议,按军律当责,但**你军历尚浅,此次不究!”

桓飞不明军礼,被韩当教训一顿后,又被程普讲了这么一通话,不由一阵气瘪,认为自己的想法被否决了,一阵难过。

“不过”程普又开了口:“我军令未下,军议就尚未结束,既然你有话讲,不妨现在就说。”

居然还有能让自己发表意见。桓飞一喜,是成或败。就赌他一铺了。

欢迎您访问君子堂,7×24小时不间断超速小说更新,首发站!

上一页 书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