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动三国

资料二:东汉时的武器和俸禄种类(2 / 2)

俸禄的种类:

东汉官员俸禄大体上有如下标准:上公、公、中二千石(九卿一级,月俸一百八十斛谷)、二千石(月俸一百二十斛谷)、比二千石(月俸一百二十斛谷)、千石(月俸八十斛谷)、比千石、六百石、比六百石等。

“石”是一个重量单位,班固的解释是,“千二百黍重十二铢,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根据这个算法,加上考古实物证实,汉代的一石合现在的60斤。

二千石即12万斤,指的是粮食。写到这里,我暂时离开了电脑,专门跑到离我所住公寓不远的一家超市里侦察了一番,见超市里每500克早籼米、晚籼米、粳米、标准粉、富强粉的零售价格分别为1.40元、1.53元、1.72元、1.35元、1.57元。

如果按这个水平,以每一斤粮食1.5元计算,12万斤粮食约合18万元,这里指的是年薪,即月薪1.5万元,是实付工资,因为不用交个人所得税,也不扣各种保险、公积金。不算太高,也不算很低。

“中”的意思是加强版,比标准版稍高;“比”的意思是简化版,比标准版稍低。二千石是一个重要的杠杠,大体上相当于部长级,在军队里相当于军长这一级。再往下,到六百石这一级,相当于县长。

但东汉公务员的工资不是拿粮食折成钱发,而是实行半米半钱制,即一半发货币,一半发实物,避免物价严重波动的时公务员领到工资却吃不饱饭,考虑得挺以人为本。

据后汉《食货志》记载,桓帝时一石米价格是50钱,30亿钱可以买6000万石大米。汉代的一石是现在的60斤,折合36亿斤大米。嘉庆时江南一石米的价格约为一两五钱白银,一亿两白银可以买大米6600石,清代的一石约合100斤。

东汉对地方官实行严格的属地回避制度,本地人不能在家门口做官。桓帝又把这个制度更加严格化,推出了所谓的“三互法”,把回避的范围扩大到“婚姻之家”和“两州人士”,即有通婚关系的两家人也要相互回避,另外,毫无关系的甲、乙两个人,如果甲郡人任乙郡守,那么乙郡人就不能再任甲郡守。

汉代的教育体系很发达,不仅在京师洛阳设有当时全世界规模最高、水平最高的大学--太学,而且在各地方都设有官学,像谯县这样经济发达、人口众多又是州刺史署所在地的大县,官学更是具备了相当规模。

汉代的官学走的是全民教育路线,不仅收官宦子弟,也收平民布衣家的孩子,有钱的能上,家庭条件困难的也能上。即使在京师的太学,只要学习成绩出众,交不起学费、甚至负担不起生活费,一样有办法完成学业。

具体的办法很多,有的可以在外面打点短工,搞点社会实践,半工半读,有的干脆在学校里打工,穷人家的孩子给同学中那些富人子弟们当仆人。有的学生自己动手在宿舍里生火做饭,以节省开支。这些都是学校允许的。

宽松的教育政策扩大了教育规模,培养出了大批人才。三国时期为什么能出现“人才之盛”?与刘汉一朝发达的教育体系直接相关。

Hao123中文網[Hao123.se]更新最快为了方便访问,请牢记bxwx小说网,bxwx.net,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上一页 书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