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夜羽自称不善排兵布阵,但是他们心中也非常清楚。战场之上,排兵布阵也是在计谋的辅助之下,才能够产生绝佳的效果。函谷关是雍州的门户,一旦失守,后果不堪设想。夜羽留在此地,果真是在合适不过的事情了。
见到两人恍悟的表情,夜羽暗赞一声。笑着开口说道:“敌军将至,大家有什么御敌的想法,相互讨论一下。”
“兵有利钝,卢县距此不过三十余里。以敌我双方的兵力差距而言,文博认为,坚守城池方为上策。”夜羽话声刚落,朱灵便接口说道。
“仲业也同意文博兄的观点。抛开兵力不说,函谷关附近都属平原。想要设伏击敌,恐怕士兵难于隐藏。宛城距此虽远,但是平原之地辎重运输方便。因此我们必须做好万全的准备,与敌人打好拉据战。”
“万余兵力,虽然足够防御敌人的攻击。但是步兵人数众多,敌人攻城之时,无法对敌人造成严重的伤害。如今关内弩兵仅仅三千余人,因此仲业认为当尽快派人前往许昌求援,多调遣一些弩兵。这样在敌人未攻城之前,便能予以敌人惨痛的打击。”文聘言讫,朱灵率先点头,表示赞同。
曹休和夏侯尚两人虽然对文聘的观点也是十分赞同,但是却并未做出表示。而是把目光,习惯性的投向了主位的夜羽身上。
感受到诸人的目光,夜羽习惯性的一笑,开口说道:“大家可曾想过。当初随风为何把卢县的百姓,转移到弘农郡。”
“军师不是说过,转移百姓是为了避免百姓经历战火吗?难道军师此举,还有其它用意?”曹休不解的问道。
轻笑一声,夜羽没有回答曹休的问题。反而答非所问的接着开口说道:“文烈、伯仁可曾想过,随风为何会答应你们与随风同行,前往卢县之举。”
“军师行事向来令人难以猜测,伯仁实在不明白军师为何要问这些。”夏侯尚看了看同样不解的曹休,满头云雾的开口说道。
“文博和仲业可曾猜出随风此举的用意。还有一点大家也不要忘了,随风从长安临行之际,为何只带五千的步兵前来函谷关。先前仲业也曾说过,以函谷关的地势。敌人就算再多出十倍的兵力,也是徒然。既然如此,诸葛亮和关羽有可能会想不到这些吗!函谷关的险峻,天下皆知。大家认为,此次他们的目的会是函谷关吗!”夜羽见诸人面露不解之色,不由笑着开口解释道。
“军师是说,此次关羽出兵宛城的目的,其志不再函谷关!”朱灵惊问道:“若是依军师所言,那么关羽的目的,岂非是兖州的弘农郡。”
文聘摇了摇头,沉声开口说道:“若是如此,军师何以还会将卢县的百姓转移到弘农郡呢?仲业实在不解军师深意,请军师明示。”
“卢县虽是一方小县,却也颇为繁华。大战将起,为了避免百姓经历战火,转移是必须的。方圆数十里,除了弘农,便是函谷关了。之所以转移到弘农郡,一是为了防止敌人的细作混入百姓之中,进入函谷关。二也是随风早与主公提前商议的事情,卢县的百姓今后将在弘农郡安居乐业。卢县本就属于弘农郡,因此这么做也算是合情合理。”
“从卢县到函谷关与卢县到弘农郡相差无几。也正是因此,才使得我们对关羽的动向,无法清楚的把握。藉于此点,随风从长安出发之时,便仔细的考虑了一下。也正是如此,随风方同意你二人同行。如今关羽大军将至,但是对方的兵力如何,是否会取道弘农郡,我们依然不是十分清楚。”言讫,夜羽面色一整,沉声开口说道:““夏侯尚、曹休听令!”
“末将在!”两人神色一振,同声开口应道。
“命你二人带兵五千,立刻前往弘农。此次弘农之事,你二人可自行商议行事。不过伯仁、文烈须谨记,凡事三思而行,谋定而后动。去吧!”看着两人应诺兴奋而去,夜羽清秀的面孔,不觉露出一丝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