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之随风传

第六章 宛城之战(2)(2 / 2)

张绣看了看贾诩,见其点头方自勒马前进。望着眼前之人,那张让人充满好感的面孔,却突然叫他心中升起了一丝不安;他不知道这是为什么,这种感觉已经很多年不曾出现过了,张绣不禁心中暗想。突然间灵光一闪:对了,是文和!当年初见文和的时候,他也曾有过这种感觉!只是眼前的年轻人给他的这种不安却不似贾诩那么明显而已。转眼间,他又暗自迷惑,眼前这个年轻人,真的能够和文和相提并论吗?带着这种迷惑,张绣回道:“本将军便是张绣,你又是何人?”

夜羽潇洒的一笑道:“在下夜羽,开战之前请将军上来,实是不忍见将军行此不明不智之举!”话落不待张绣回答便又接着说道:“将军以一城之力屹立至今,可谓不凡!然以将军一城之力,却妄图拥兵自立,对抗我主两州之地,实属不明之举!纵观我主两州几十万兵众,而将军却妄自以一城之兵与之想争。将军气魄虽然不凡,然羽窃以为,将军此举,实为不智之举!羽观将军实为英雄人物,却为何行此不明不智之举,还望将军三思而行!莫要为一己私欲,平添了许多无辜的生命!”

夜羽的一番话,不禁叫张绣回忆起了几年前与贾诩的一次对话。“主公,当今天下混乱,群雄四起,主公此时不起,更待何时!?”时至今日,贾诩的话言犹在耳。想来这几年贾诩也能看出一二,若是当个将军自己还能胜任,只是这争雄天下,自己恐怕是没有那种能力与魄力。争霸天下又岂是什么人都能为之的事情!只是若想凭借一番言语就叫他张绣倒戈相向,那恐怕是痴人说梦!想到这,眼神不自禁的扫了一下贾诩,却见其微微的点了下头之后,便再无表情,文和居然同意!?张绣想到此处,旋既又马上否定,不可能!突然心中一亮,难道是……

张绣想到此处,翻身下马,对夜羽一拱手,满脸苦涩的道:“夜先生言之有理,张绣怎可为一己之私欲而牵连更多无辜的生命。夜先生的话如醍醐灌顶,张绣顿生拨云见日之感!只是投降与否,却还要回去和众将商量一下,还请先生暂回。张绣回去定当尽力劝说众将,请先生转告曹将军,烦请曹将军耐心等待!”

曹操听完夜羽的回报不禁一楞,他当然不会相信张绣会因为夜羽的几句劝说,便会开门投降,只是如今这种状况难道是——诈降?!看见脸上满是笑意的夜羽和刘哗二人,不由失笑道:“全军暂且后退20里扎营!”

南阳宛城外,曹操主营帐内。

文官武将分做两边。左边赫然是夜羽和刘哗二人,右边却是追随曹操日久的得力大将李典,李曼成和徐晃,徐公明。李典一身白色的战袍,配上其略显清瘦的俊面和眼中不时闪过的智慧神采,颇有几分儒将的风范。而徐晃则是一身黑色的战甲,粗矿的脸上,满是沉稳之态,只有那双眼之中,不经意间流露的懔厉之色,暴露了其真实的性情。二人一黑一白,交相成趣,到也显得恰如其分。

初次见到夜羽之时,二人眼中有着明显的诧异,不明白曹操为何将郭嘉军师留在许昌,反而只带刘哗和一个年轻的后生!待到听完刘哗的一番解释之后,两人方自明白过来,而其眼中的惊骇之色,更是难以掩饰!直至后来又听说,许昌现在传唱的“沧海一生笑”居然是此人所做之时,更是对夜羽钦佩的不得了,因而尊敬之意不遗于表。

这时李典起身对曹操一礼后,转身对夜羽问道:“军师,曼成有些许不明之处,还请军师一一赐教。”见夜羽点头示意,接着说道:“宛城虽无天险,然也是城墙高耸。我军来意张绣不言自明,何以却放弃其城墙的优势,而出城列阵,摆出一副野战的姿态呢?其二,军师的一番言语我等虽已知晓,然张绣又怎会因为军师的一番话就放弃他经营多年的宛城呢!?其三,我军此来只有一万兵士,而宛城之中却有着近十万的兵士,却为何又放弃这么大的优势而不先声夺人呢?”

夜羽微微一笑,看了一下同样有些迷惑不解的徐晃,开口说道:“曼成将军说的不错。第一,张绣之所以一上来就摆出一副野战的姿态,是因为他们已经知道,我们此来并不是为了立刻开战,而且我们肯定早就有所准备。其二,羽相信曼成将军和公明将军已经想到了,那就是张绣准备诈降。以羽观之,张绣日前阵上的表现不似作伪,可能是暗中有人指点,从而设下这诈降的计策。还有一点可能就是想以此观察一下我们主公的胸襟和气魄。其三,张绣既然已知我们早有所准备,又怎会盲目的出击呢?故此也就只能在城边摆摆姿态而已。”说到着,看了一下李典和徐晃那恍然的神色对刘哗道:“如今的形势想必子扬心中已经有所计较,不妨说出来大家相互讨论一下。”

刘哗略一沉吟,开口道:“随风说的不错,张绣很可能已经知道了我们的行动。宜阳和弘农距离宛城还有数里之遥,一旦开战必然无法在短时间内支援,这点相信张绣也清楚不过,那么宛城还有什么地方能够隐藏我们的军马,这就不言自明了。如今张绣诈降,我认为不妨将计就计,一旦我军入城便于夜中大开城门。这样妙才将军和元让将军便能乘虚而入,加上我们在城中的兵力,定能一举拿下宛城,生擒张绣!”说完看着面脸笑意的夜羽,以为他也赞同此意,谁知道夜羽却轻轻的摇了摇头,不由微微失望。

上一页 书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