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忠之言真是让诸葛亮为之气结,现在有城还不等于没城一样么,不能克制霹雷车那就是一味被动挨打,反而是将强弩搬出或许才能有一丝胜算;“那黄将军带五百骑军,就能保证冲破霹雷车么。”
两人争执不下之时,城外的霹雷车攻势突然缓了下来,原来是沿路采集的石块已经用尽;襄阳城外多得是石山,夏侯渊连忙命五千兵士推着运输牛车前往装载石料;听闻霹雷车缓缓后退,黄忠心生一计,“军师,看来曹军攻势已经停了,我们不如从东门引一军杀出,来个两路包抄。”
诸葛亮微微点头道:“这也是个办法,不过还是等晚上刘封他们过来再说;夏侯渊这共有七万余人,如今只出现一到两万,就算扣除搬运石块和后勤的一万人,还有四万人去哪了;不是说徐晃、陈记也随行出征了,密切关注东、南路,千万别给他钻了空子。”
黄忠惊道:“你的意思是说,义阳吃紧。”
诸葛亮淡淡说道:“不能排除这可能性,也就是说襄阳城随时可能多面受敌,但愿魏文长能撑下去。”
------分割线-------
但愿魏延能撑下去,有人可不这么想,比如说曹仁和魏延自己;虽说两日来曹仁的攻势相当猛烈,但魏延也是越战信心越足,因为双方的伤亡人数都在八千人以上;曹仁死的都是正规军,而魏延这边,损耗的绝大部分都是预备役;程昱口中义阳吃紧的情报,完全是曹仁为了安慰军心而放出的违心之言。
当然,在曹仁看来他真正的敌人,只有那区区八千正规军,而连日来的猛烈攻击,想必魏延派在城池之上的都是正规军吧;他哪知道,庞统推行的预备役训练计划中,一般都是由一个正规军带从十人甚至一百以上的人;也就是说,义阳损耗的八千人中实际上有近七千五百人都是预备役军队。
可曹仁并不知道这些“内幕”,依旧采取原来的攻城方式:井阑与近卫骑军配合的骚扰战术;在又损失了近三千人后,曹仁开始意识到有些不对劲,城池之上那些兵士的战力丝毫不逊于以往;这回他用三千精锐才拼掉对方一半甚至更少的人,难道这些才是义阳正规军。
事实上预备役与正规军的区别,只有在经验之上,然而守城战中,预备役需要做的就是不断地拉弓射箭,用手中长矛、朴刀配合旁边的战友;经过两日来的激战,义阳军民逐渐已经习惯了,而预备役人员也渐渐意识到外面的曹军没什么了不起;打了两天,还不是进不来,有魏将军在,义阳没事的。
于是曹仁很快就给夏侯渊发去第二封军报,信中内容与第一封截然相反,并表示义阳之役很有可能变成持久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