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凤雏

35 医圣张仲景(1 / 2)

难怪有句俗话说,官官相护,这官官相贪也是同理;虽然娄县丞等六人,不过是举手附议私吞金银矿洞,但这多月来落到他们手上的金银也不在少数;庞统二话不说,勒令众人在两日内上缴脏银,并要积极配合征收和派发那五万亩粮田的活动;娄县丞等有把柄在庞统之手,见又能暂时保留官位,自是连忙点头称是。

谈妥条件后,庞统命六人即刻返回各自辖地,为派发粮田作准备;之后他再把那大厅内的五个墙头草叫了进来,依旧把先前关于粮田处理的一番话又说了一通;打发了这群县官之后,庞统这才平心静气地坐下来,等待几位参与分田事件乡绅的到来。

在庞统看来,乡绅虽有钱但无权,稍稍威逼一下则大事可成;可惜这群乡绅中却有着一个他不好得罪之人,那人便是张长沙的表侄张庆元;张长沙乃是外号,其本名叫张仲景,由于其曾任长沙太守,故又被人称为张长沙;庞统预备无条件将五万亩粮田收回,其余几位乡绅倒也没有多话,可这张庆元却仗着名声浩大的表叔硬是拒绝庞统的提议。

医圣的表侄,庞统心想,要不是自己爱惜他是名医的亲戚,早就勒令抄家查办了;记忆中,张仲景应当还没有将他写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编辑成册,若能从张庆元入手,岂不是能将张仲景老兄的巨著弄到手;“庆元兄,你花钱买的可是未经官证的田地,按照律法,我可有权没收并罚款;如今只是要求你们归还,以算是法外开恩,你又何必成为众矢之的呢。”

张庆元生就一副肥耳肥唇猪面相,若不是张仲景当年家族皆遭瘟疫而死,只剩他与表叔逃过劫难,张仲景从而对其照顾有加,否则这无福之人又怎会成为桂阳的小地主呢;张长沙活人无数,名声远播,所以历来的桂阳太守对张庆元多少也有些敬重;庞统这一番恩威并施,显然没能让张庆元彻底转过弯来,“大人,您这么做不是强抢豪夺吗,我那一千两金子岂不是白花了;再说,眼看就要有收成了,一万亩地,那可是好几万担粮食。”

二季稻才刚下种不久,再说那一万亩地满打满算也才能出两万担粮食,这张庆元可真能瞎掰;庞统微笑道:“大汉律法你不懂吗,如有疑问,可问下贵叔,他老人家曾是长沙太守,此事谁对谁错,自见分晓;庆元兄,关于种子钱,我会归还给你,其它的一概免谈;两天之内,你不主动交出田契,可别怪我不给贵叔面子。”

庞统在言语之间多次提到张仲景,是想通过此事,将隐居多年的医圣给引出来;后世史传关于医圣生平有多种,有说其亡于建安十五年,有说其亡于建安二十四年,这一史实恐怕多半要从张庆元口中得以证实;果不出庞统所料,张庆元皱眉道:“我表叔当年好歹也与你叔庞德公交好,庞大人,你这又何必赶尽杀绝呢;是不是要我请表叔大人来,亲自说情。”

虽然田一定要收回,庞统却想一睹这位流芳百世的医圣大家,当即借口道:“你如果觉得贵叔会为你一己私利而出言劝阻庞某,尽管一试;记住,两天之内。”

最终张庆元气急败坏而去,反而是其余乡绅见庞统不追究他们私购粮田兼隐瞒纳粮之事,纷纷表示愿极力配合此次收田分田行动。

------------------------分割线------------------

次日,众乡绅便将近四万亩的粮契交了上来,庞统立刻命人带话给耒阳县印刷厂,让他们赶印一批粮契初稿以供后日派田使用;张庆元没有交上粮契,却领着一位年过花甲头裹白巾的老汉走了过来,莫非他便是医圣张仲景,扮相也太平常了;张庆元张口大叫道:“庞大人,在吗。”

庞统明明就坐在公堂之上,可张庆元却故作姿态高调行事,看来陪同在他旁边的必定是他表叔张仲景;但见那老汉目不转睛地望向自己,庞统当即起身去迎,“这位莫非就是活人无数的张长沙,久仰大名。”

老汉回以微笑道:“太守大人过奖了,张某不过是懂得一些岐黄之道,比起庞大人的(新)造纸术和印刷术,那才真是活人(脑)无数。”

能被后人称为华夏十圣之一,果然见识高远,庞统打心里对这位医者存有好感,态度上更是恭谨非常;将张氏叔侄请到内室,庞统亲自为医圣奉上茶水,这才坐到一旁问道:“不知二位此来所为何事。”

上一章 书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