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子夫人便开始留意其他人家。
二夫人也相看了一圈。她挑旁人的家世才学, 旁人也嫌她女儿并非侯府长房嫡女,宫里的皇后亦不是一母同胞的嫡姐。
一时二夫人颇有些高不成低不就。
她想来想去, 还是找机会见了一面庆国公世孙, 结果发现此人仪表堂堂,谈吐不凡, 也就走路时稍慢了一些而已。
便也不再挑剔。
世子夫人就同二夫人商量好了, 等宋如云孝期一过,就上门纳采问吉。
二夫人唯恐刘氏知道了这件事催她搬出去, 便一直瞒着刘氏。但到底还是没能瞒住——仲夏月皇后生辰,庆国公府的世子夫人特意走到刘氏座前, 笑吟吟道:“往后就是一家人了。”
刘氏自然奇道:“这话怎么说?”
世子夫人就把自己儿子和宋如云姻缘既定的事细细道来。
刘氏这才明白, 二夫人已经相看好了人家, 甚至十拿九稳地定下来了。
次日,刘氏就去了二夫人的院子,也不说旁的, 只道:“昨晚宫宴,我遇上庆国公府的世子夫人了。”
二夫人立时明白了刘氏的来意——不就是想催她走吗?但刘氏不挑明, 她也不会主动说出来,便笑道:“他们家的世子夫人我也见过几面,很是稳重娴雅的一个人。”
刘氏跟着夸了几句, 笑着说:“现下云姐儿已经许了人家,你们打算什么时候搬出去?人手够不够?要不要找几个管事帮帮忙?”
二夫人叹了口气:“庆国公府挑中云姐儿,自然是看中了她侯府嫡女的身份,我心里盼着她能在侯府出嫁, 将来到了婆家,也不必被人轻看。”没等刘氏回答,她又自顾自地说道,“我就云姐儿一个女儿,你也就云姐儿一个嫡亲侄女,想来咱们俩的心是一样的,都希望她能风风光光地嫁出去。”
刘氏挑了挑眉峰。毕竟是妯娌,她也不想让二夫人太过没脸,便笑着说了几句场面话,起身走了。
晚上,宋如锦来陪她用晚膳。
如今天气炎热,宋如锦贪凉,喝了两碗冰镇的酸梅汤,正想盛第三碗的时候,周嬷嬷劝道:“姑娘是女儿家,可不能尽吃这些寒凉的东西。”
宋如锦乖乖地放下了碗。
刘氏对周嬷嬷道:“还真被你说中了。二房果真贪心不足,原本说等亲事定下就搬走,现下又想让云姐儿从侯府出嫁。”
周嬷嬷道:“夫人自然有的是法子对付他们。”
刘氏淡淡一笑。一时兴起,问了句:“锦姐儿,你说这事儿应该怎么办?”
宋如锦正在剥石榴吃,听见刘氏的问话,她还没反应过来,张着嘴扬着声调“啊”了一声,一嘴的石榴粒。
刘氏便把前因后果说了一遍,又道:“现下你四妹妹的亲事已经定了,按理说,你二叔叔二婶婶应当搬出去住,但他们仍想托庇在侯府,一直不肯搬走。你说应该怎么办?”
宋如锦认真想了一会儿。
她心里觉得二叔叔二婶婶不搬走也没什么妨碍,毕竟现在二叔叔也不再想着纳暗香为妾了……但娘亲这么问她,定然不是想听她说这些的。
于是宋如锦便开始想,如果自己是刘氏,面对赖在家里不肯走的小叔弟妹,应当怎么行事。
还记得及笄那日,刘氏道:“锦姐儿,你以后就是大姑娘了,为人处事可不能像先前那般没有章程。说什么话,做什么事,都要先在心里想一想后果,切记三思而后行。”
所以此时此刻的宋如锦考虑得格外认真谨慎。
刘氏也不催她,就微微笑着等她的答复。
过了好一会儿,宋如锦才说:“我就先去找二婶婶,同她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劝她赶紧搬走!若二婶婶不答应,我再去找二叔叔,再不济,便去找四妹妹……总之要劝他们搬走!”
刘氏笑道:“若二房夫妻一条心,都不肯答应你,且你四妹妹做不了主,你又该怎么办?”
宋如锦愣了愣。若他们不肯答应,她只能多劝几遍,还有什么法子?
她绞尽脑汁也想不出其他对策。
系统温柔体贴地说:“傻孩子,你还可以找征大奶奶呀。”
宋如锦恍然大悟:“那我就去找大嫂嫂!”
刘氏赞许地点了点头。
她也是这么想的。二老爷和二夫人贪恋侯府的权势地位,曹氏应当更希望掌家主持中馈?
刘氏揉了揉宋如锦的头,欣慰道:“锦姐儿真是长大了。”然后又耐心地教导她:“凡事能找个帮手,就能便宜顺利许多,人总不能孤军奋战——不止这一件事,旁的事都是这样的。”
这几日,月娘有些发热。刘氏带了一些平和温补的药材和平安府去了曹氏的院子。
青娘也在,正陪着曹氏说话,见刘氏来了,连忙站起来,说了句:“我去看看姐儿的药煎好了没。”便急匆匆地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