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判持续了整整一个月,然后又开始了艰难地投票。
不得不说,结果实在是出乎人们意料。
其实一直到死刑确定的那一刻,大部分革命党人、议员还有民众,都不相信国王的死刑会成为现实。投票结果是361票对360票,支持死刑的票数仅仅多了1票,而这关键的1票,竟然来自路易十六的堂兄、投身革命阵营的奥尔良公爵!
也就是这一票,决定了路易十六的命运。
他被送上了断头台。
也因为君权神授的思想,使得他被送上断头台的这一天,无论是刽子手还是围观的民众,都带着一丝不安,他们有的人甚至不敢看路易十六,这位他们曾经发誓效忠的国王。
哪怕是登上了断头台,路易十六还认为自己是清白无辜的,他希望自己的血,能够让人民平静下来。
但是,毫无疑问,路易十六实在是太天真了。
或者说,他的死,其实就等于说,控制了法兰西人民上千年的君权神授的思想锁链被一把无形的金剪刀剪开了,再也无法约束法兰西的人民,而饱受剥削、饥饿和痛苦的法兰西人民,在抛弃了国王、抛弃了君权神授这道思想禁锢之后,又怎么停得下来?
国王的死,才是真正地放开了人民心中的那道闸,血腥之闸。杀戮的猛兽,被放出来了。
很多开明贵族,包括那些革命者本身,他们当时都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甚至于,当英国、奥地利等诸国因为路易十六被处死而组成了第一次反法同盟的时候,他们还以为,这是路易十六的关系。
法兰西人民,化成了嗜血的猛兽,在国外,在边境,法国人用战争和胜利击退了各国联军,而在国内,他们把所有认为有反革命嫌疑的教士、贵族、商人、甚至是裁缝等手工业者和农民都送上了断头台!根据事后的统计,在已查明身份的死者中,属于第三等级的平民是最多,占了死者总人数的85%。而曾经在路易十六的死上投了关键性一票的奥尔良公爵也不得好,他也被送上了断头台。
至于他的几个儿子,其中一个甚至因为被父亲告发,认为有反革命的嫌疑,而先奥尔良公爵一步被送上了断头台。
文学家狄更斯在他的作品《双城记》中为他的读者们如临其境般地描绘了这样一个场景:
“坐在断头台前的妇女们一边打毛线一边数着掉下的头颅,‘二十二、二十三……’当断头台的速度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时,他们恢复了绞刑,后来干脆就用排枪射杀、用大炮轰击,甚至发明了底舱可以活动的船将“罪犯”们集体溺毙!”
法国大革命是一场不折不扣的全民大屠杀,这是举世公认的,但是统治法国近千年的绝对君主制与封建制度在这短短三年内土崩瓦解。
过去的封建思想、王族贵族特权、宗教特权受到了强而有力的冲击,旧的观念逐渐被全新的天赋人权、三权分立等的民主思想所取代。
却是从这里开始的。
就是李嫣也无法否认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