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赦一行沿水路而上,因是大大小小带了一群小丫头, 故而前行稍慢, 如此,一月有余也是到了京城。
船才靠近码头, 堪堪停稳, 贾赦还来不及安排, 便有人来报,贾母已经安排了人来接黛玉入府。贾赦与梓莘二人对视一眼,贾赦出了舱门瞧着码头那一溜的马车, 嘴角不觉扬起几分冷笑。听闻后头响起了梓莘的气息, 出声笑道,“瞧着架势,怕是母亲还是起了那心思。”
梓莘秀美微蹙,心中倒是有了几分怜惜之意。如今黛玉是跟着他们一起入京,若是按照原来那般这才五六岁的稚儿,瞧着这架势不管自己家如何富足,到底会心生惧意。可如事事早就相差十万八千里,也不知道贾母如此大张旗鼓是给何人瞧的。
“娘娘娘, 我看到咱家的马车啦。玉儿姐姐, 瞧,那个粉色车顶的没有,是我的,是我的,是我的车。”贾璎指着一辆粉色车顶却是拴着小毛驴的车子兴奋不已, 只是那一转眼,脸上的笑容却是垮了,“玉儿姐姐,我看到祖母身边的妈妈了,姐姐怕是不能做我的车了。”
黛玉抿嘴而笑,瞧着那一溜的马车,小小的眉头微微蹙了蹙,又抬眼瞧了瞧贾赦夫妇,心中定了几分。她想起了此时上京前贾敏的嘱咐,贾敏提过,若是码头只有舅舅的人马,那可亲近外祖母,也可以住在外祖母安排的住处。若是外祖母派人来接,且看那来接之人,若是大队马车,便一切按舅母的行事。如今瞧着又被母亲料到了,黛玉低着头,贝齿轻轻咬过嘴唇,心中虽敬佩贾敏,倒是对于那未见面的外祖母起了几分隔阂。
“玉儿姐姐,没事儿,我们陪你一起坐车。祖母的妈妈不敢对你怎么样的。”贾珞一手拉起黛玉,一手拉起贾璎面向贾赦似乎在等待他的指令,见贾赦微微点头,便笑道,“我们不急下船,娘给我们预备了好吃的,我们先去吃。”说着,三个孩童手拉手入了船舱。
梓莘依靠着贾赦轻抚着鬓发,轻轻地吐出一口气,目光落在身后跟着的船上,面上露出几分苦笑,“该来的还是要来的。”
贾赦随着她的目光而去,正是落在那载了小丫头的船上,眼中的讥笑更是明显,符合道,“谁说不是呢,只是几月未归,或许那袭人早已在宝玉身旁伺候了。”
梓莘挑眉,贾赦笑着扶了扶她的挑高的眉毛笑道,“你且不觉少了一人吗?”
“只有一人?”梓莘推开贾赦的手反问,二人不由相识而笑。须臾,只听那贾赦道,“通知下去,登岸!”
贾母这头一早得了消息,知道贾赦带着林黛玉今日如今,便早早的安排了人马去接,也好早些见到那林黛玉。这些年未见贾敏,倒是几个外孙常来常往的跟贾母请安问好,瞧着玉树临风的林家几子,贾母家不免生出了几分旁的心思。话说这贾府如今虽然不再是国公府,倒也不失颜面,只是侯府名声全靠贾赦撑着,贾母不免也要收敛几分。若还是国公府便是她一言堂也无人说甚,如今她还要摆出婆婆的谱也无可厚非,只是到底底气不足。又瞧着幼子多年无建树,心中不免焦急。又瞧着林如海如今这般声势,自然把主意打到了儿女亲事上,只可惜二房丫头除了元春,各个都是庶出,不好说亲,那元春又是要有大造化的,如此,贾母便对于林家这个她从未见过面的外孙女格外上心……
“老祖宗。”糯糯的声音响起,贾母低头,爱怜的抚了抚怀中男孩。男孩大约有六七岁的模样,生的是唇红齿白,秀美可人,一双美目虽不及贾赦的却在目光流转之间惹人怜爱。男孩扯了扯贾母衣襟,道,“您老今儿不让我出二门,说是有外面的妹妹要来,定要我见见。可是妹妹什么时候才来呢?父亲还布置了我好些功课,要是完不成……”男孩委屈的憋着嘴说不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