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公府庶子的科举之路

第7章 风起(2 / 2)

莲萼听到声响,连忙睁开眼睛:“公子功课做完了?可是要歇息了?”

“你先睡,不必管我。我还不想睡,到院子里去练练顾统领教的功夫。”顾桓吩咐。

今日不就学了扎马步?还要怎么练?莲萼不明白,却也没有多言,答应了一声,到楼下的房间睡觉去了。顾桓病好之后,知道自己秘密太多,从来不肯要丫鬟守夜。

小楼里的灯熄灭,黑暗笼罩了院落。

天上繁星闪烁,静谧的院子只听见一阵阵虫鸣声,森森树木在夜风中沙沙作响,树荫下原本扎马步的小少年已经换了奇怪的姿势,伴随着呼吸的节奏,做出顾统领未曾教过的动作。

这只是一个开始,总有一日他会将《无名诀》练至臻境,届时所学就可以成为他展露身手的原由。

顾桓的气息渐渐融入夜色之中,小小的少年仿佛与这寂静的夜色融为一体。

收功之后,顾桓没有惊动任何人回到了房间。

此后,顾桓的日子步入了正轨,早起吸纳紫气修习心法,请安后去上学,下午放学来校场习武,晚上写字背书,临睡前练武,日子过得紧凑而充实。

学堂里的六艺课,他也从不缺席。就连他自认为最有优势的数科,他也认真去学,因为古代计算题的表达、计算方式、单位度量都不一样,科举中偶尔也会考到,到时候要是输在数学题上,就冤枉了。

礼科要学学五礼,即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中华乃礼仪之邦,祭祀、饮食、婚、冠、吊唁、面圣……处处皆有礼可徇。勋贵高官子弟,无论男女都要懂礼,若是中了进士入朝为官,御前失礼可是大事。

充实的日子过得飞快,很快就到了休沐日,顾桓约了同窗们到潮海楼“饮早茶”。

潮海楼是粤式茶楼,随着广州府的货品一船一船地运往京城,粤式茶楼也在京城流行了起来。潮海楼秉承了粤式茶楼的“富贵气派”,是京城茶楼中的翘楚,里面设有单间、雅座,喜欢热闹可坐在辉煌的大厅里,喜欢清静的则选择雅致的中厅。

求知堂的学子们到时,潮海楼的大堂已经坐满了人。今日来的,都是素日与顾桓交好的几位,除了顾林和顾行外,还有三品威烈将军家的小公子孙远、文安伯府客居的表少爷杨焕成、大理寺卿嫡长子韩文瑄。

几人身份不同,却颇为合得来。韩文瑄是他们之中唯一的文官家的孩子,成绩在班上数一数二,俗称“学霸”。就这样人品出众学业上佳,前程无量的好孩子,他的父亲却莫名地不喜他,可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刚走入大厅,空气中飘散着阵阵馥郁茶香,耳边也传来丝竹管弦之音。富丽堂皇的大厅中央,几位青衫俊秀的男子全神贯注地演奏着悠扬婉转的广府音乐。

“这家茶楼的东家可真有意思,请来这些乐师演奏广府音乐,果然又地道又风雅。”韩文瑄赞叹。

“可不怎么说是京城最好的粤式茶楼呢,果然百闻不如一见。今日咱们吃大户!”一旁的顾行笑道,他是顾家旁支子弟,家业早已败落,来粤海楼吃一顿早茶,花费与寻常酒楼一桌席面相仿,若是他自己,是舍不得来的。

众人都笑了起来,走进顾桓早让人定下的雅间。

雅间里,一个清秀的小厮正在用红泥做成的小火炉烧水,炉内燃乌榄核做炭,不见一丝烟气。

待众人坐下,侍者进来问道:“客人是自带茶叶,还是尝尝我们这里的茶?”

“就用你们的茶。”最有经验的顾林做主,他笑着解释:“他家用的是西郊外九峰山上的九龙泉水,泡西湖龙井最佳。”

其他人也没有意见,他们都不是娇惯的性子,讲究不喝外头的茶。

瓦罐里的水开了,茶叶放下去,一阵馥郁的清香顿时弥漫开来。

品了一回茶,侍从又上了点心。

叉烧包、虎皮凤爪、薄皮虾饺、蒸排骨、鲜虾蔬菜饺、萝卜糕、马蹄糕、玛拉糕、双皮奶、流沙凤凰包、粤式拉肠粉……数十样冒着热气的点心接连送上,众人目不暇接。

粤式早茶是不讲究“食不言”的,众人边说边聊,气氛逐渐热切,一时间宾主尽欢。

“我听我祖父说,万寿节时,镇南侯府世子会上京献海战缴获的八门红夷大炮,届时请顾林你一定要我我引见!”威烈将军家的小公子孙远道,他素来读书不好,想要习武,家里又不赞成,烦恼得很,最佩服的就是镇南侯世子杨泽。

“大表哥啊!”顾林感叹了一下,“最近好多人说起他……不瞒你们说,我都好多年没见过他,不知道他长什么样呢,只听人说我小时候他还抱过我。”

“抱过你!”一众有英雄情结的小少年都不由得嫉妒地看着顾林,让他不禁得意大笑。

镇南侯府世子进京,今上已是知天命之年,却未立太子……京城各方,已是风起云涌。

上一页 书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