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快走!快离开!”
玻璃隔层开启了疏散模式,可出不可进,无数的雪花落在球状玻璃顶端,簌簌地往下滑。研究员丁琪拍着玻璃,几乎要哭出来:“离凡!你快出来吧!亚型玻璃支撑不了多久了,你想浪费我父母为我们争取的生命吗?”
离凡蹲在操控屏幕前,极其冷静地操控研究所疏散通道的构建,丁琪的声音、他自己的回话都仿佛隔在玻璃外,他说:“亚型玻璃至少还能支持三分钟,如果丁博士夫妇动作足够快,就能出来。”
操作屏幕显示的监控里,疏散通道有的因为各种零件低温下受损而不能使用,有的甚至因为支柱倒塌成为废道。离凡盯着丁博士夫妇所在位置,不断输入程序改变一段段通道位置,默默计算最佳路线。
还有两分钟……还有最后一分钟……
离凡猛地站起来,惊喜地看到丁博士夫妇互相搀扶着,已经来到通向亚型防护玻璃的出口。然而就在这时,他听到整块玻璃“咯吱”一声布满蜘蛛网的声音,那声音非常轻微,但在这杂乱中,清晰地仿佛在耳边。他听到丁琪几近崩溃的声音,听到丁博士大喊“快走”的声音。然而,一切发生的那幺快,在他的神经元控制肢体反应之前,玻璃隔层彻底碎了,隔层顶部的重氢重氧型雪猛地落下来,淹没了一切。
……
2如果】..512年7月8日,历史上第一台端粒修复实验圆满成功,标示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生物革命的到来。
早在20世纪,人们就发现端粒在细胞分裂中能起到保护基因的作用,正常生物的端粒都是越分裂越少,而可以无限繁殖的癌细胞的端粒则不会减少。
2456年,华国生物学家丁一,根据古籍对长生丹的记载,成功从长生丹的某一炼制草药蓝芷中提炼出诱导端粒复制的分子,命名为蓝芷素。也有历史学家把蓝芷素的出现视作前工业革命的标志。在信息革命结束之后,科技的发展一时陷入桎梏,而蓝芷素的出现让真正的有识之士看清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自2512年首例人工修复真核细胞端粒修复实验成功之后,仅仅过了三年,欧盟和华国的科研所同时发表成功修复果蝇端粒的实验报告。2520年,首例修复小白鼠端粒实验成功。2522年,首例修复猪端粒实验成功。
2524年,华国在签署了协议的死刑犯身上开始了修复人类端粒的临床实验。2530年,45岁的死刑犯在蓝芷素的催化和科研人员的控制下,成功回到了十八岁的青春年华。一时之间,老年人的志愿研究协议塞爆了研究所的信箱。然而研究员们发现,随着端粒修复,细胞分裂更新,新的细胞之间不再存在原有的反射。返老还童的人们,随着年纪返回的还有记忆和肌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