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寻常

第四十五章(1 / 2)

我记得很清楚。

那一年秋狝,兴渊身穿狴犴明铠骑着一匹色如油墨的壮马,姿容卓绝,威武宛如斗神。

那匹马是关天鹏献给外甥的封王贺礼。兴渊被册封为燕王,仪式举办得极其隆重,获得的封疆虽没有泰王的辽阔,不及秦王富饶,却尽数囊括了北通要塞。他还获得了皇上的恩准,即将代表天子往北督军。

任谁都看出,这是燕王的崛起。皇上如此看重兴渊是对关氏一族的隆恩,关家在这位殿下身上同样寄予了厚望。

少年燕王就是这样金光闪闪地来到猎场,技压群雄出尽了风头,然而就在他一马当先追逐雄鹿的时候,他从马背上摔下来,悄无声息滚入了汹涌河水。

燕王兴渊是淹死的,他的死带来了轩然大波。

他的骑术好得一塌糊涂,他的马也好得一塌糊涂。他用绝好的骑术骑着绝好的马匹超越众人落于孤身,他辉煌的铠甲成了葬送的凶器,他甚至来不及挣扎,一下子被这些象征着他光明未来的东西拖进了地底。

兴渊的母亲在得知儿子死讯的同时崩溃,他的舅舅还未从丧亲的震惊中回过神来,已因献上那匹“不驯服的烈马”牵连问罪。关天鹏削爵辞去军职,燕王一派几乎倾巢。

兴渊死了,他的死只是个开始。丧期未毕各处已经刮起风声,说燕王并非死于意外,是他的马被人做了古怪。

害人的马早就被杀了,死无对证。但聪明人都会想,谁最不愿意看到燕王得势?

立于前朝风头正茂的两位皇子不约而同背上了嫌疑,两派人马相互诋毁私下掐得你死我活,就差在对方脸上写“弑亲”两个字拖上台。

地陷一角风起云涌,尽渊始终置身事外,保持着他的平庸和弱势。之后泰王一派占去上风,证据是晋王鸿渊代替死去的燕王出任督军。

鸿渊是元渊胞弟,晋王得权就是泰王添翼。然而就在支持皇长子的人沾沾自喜时,前方忽然传回了晋王的死讯。鸿渊在巡军途中遭遇山洪,人马尽落悬崖。

一个出乎预料的意外,天家连丧两名皇子,举国惊哀。很多人认为这件事是睿渊敲山震虎,也有人怀疑,这是元渊破釜沉舟、借刀杀人的连环计。

人人都以为泰王和秦王即将为此大动干戈,不料这两派人马忽然联起手来,将矛头一致对向了默默无为的太子。

接连发生了这幺多事,太子竟如此不言不语?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啊!

一时流言漫天,尽渊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围攻,不但泰王和秦王,连先帝都传他问话。

尽渊面对诘难怒而不争,最后还是太皇太后赶去痛哭一场,控诉后宫歪风邪气干扰圣听折辱太子,把几位娘娘斥得脱簪请罪闭门思过,才算把风波打压下去。过后先帝命太子主持晋王丧礼,又让他监察中书省事务,算是表示了对他的信任。

太子吃了大亏要靠太后出面,就换来一个鸡肋的监察权,外面看来真是窝囊极了。可我看到的不是窝囊脸,尽渊在我面前很平静,他的平静中隐约露出了一丝含义不明的笑影。

晋王跟燕王一样,终以天妒英才之名下葬。他们死了,他们的事还没有完。

外面依旧纷传着关于死因的各种揣测,我在尽渊身边听到的是,晋王出发之前,岐王兆渊曾给关天鹏送去了一块马蹄铁。

那块马蹄铁乍看起来跟御用的蹄铁没有两样,做工精细,厚达一寸,底面还制作了防滑的钢钉。可是那块马蹄铁是空心的,铁皮做出一个外形,穿在里面的钢钉却是扎扎实实,顶端涂抹了蜂毒。

蜂毒奇痛还会导致关节麻痹,给马换上这样的蹄铁,走几步看不出异样,而当马疾速奔跑,特别是驮着一个全副重武的人奔跑时,蹄铁受力变形把钢针压入马掌,狂马奔腾中受了这一下,骑术再好的人也不能招架。

兴渊爱马,对这匹宝马更爱不释手,据说燕王府里专程伺候这匹马的就有六人。其中之一,正是晋王府某位清客的故交。

上一章 书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