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氓大亨 风口独悲

第 65章(2 / 2)

那棺材盖儿被陶若虚一踩之后竟然猛地腾空而起,在空中来个华丽无比的大转身之后,棺材板却又再次地合在了棺材上。而在棺材盖合拢的一刻,陶若虚分明地看到有个枯瘦嶙峋的白发老者躺在其中,这样的一幕差点没让陶若虚给吓晕过去。好在他还算是男人,还算勇敢,再者自身怀有武艺并没有表现得太过懦弱,相反还鼓起勇气跑了上去一看究竟。棺材盖的下方竟然压着一封信笺。这显然是刚才那位老者临终之时咬破手指所书的血书。夹着一股血腥味,陶若虚看到上面写着如下这些文字:“二代弟子欧阳无谒不负使命,临终之际对我先人所创的咏春拳以及五岳剑做了长足的改进,并且自创一路心法,名曰‘空空决’,此心法与师叔归明子所创的‘空尘决’相映成趣并且相互弥补了各自破绽,实在堪称不世之作。现今我便把这空尘决与空空决的心法招数一一列举而出,谨供后来弟子参考修行。”

陶若虚看着眼前的信封,内心之中说不出的酸楚,直到此时他才隐隐约约地为自己心中的那个疑问找寻到了一份答案。起初师傅说这炼剑炉每两年开启一次,那也就是说欧阳世家的门人会趁此良机进去修行,虽然只有一件冰火衣,那么也定然可以进入一人。可是却又为何自己进入石室之后也并未见到有人从洞府之中走出呢?还有为何这冰火衣并非是从石室之内传出的,而是师傅原本就准备好的?这几点疑问先前一直困扰着陶若虚。不过此时他已然从这欧阳无谒的话语之中明白了几分。

原来这洞府每两年会开启一次,但是并非是每两年都有弟子可以进内,最主要的原因自然在于如果有哪位暮年之身的长老大期将至,自然要以长老最后传功为主了,而这即将要前往炼剑炉之内练功的弟子只好为其让路。至于为何不同时进入,多半是怕这练功的弟子耽误了长老们一心钻研修行的缘故。可是为何这些长老不用穿冰火衣呢?陶若虚顺着一口口棺材观察下去,发现每个棺材的前方都留有一个灵牌,灵牌上大多数以欧阳复姓为多,而在那些他姓之人的身上多半却又是赤裸着的。由此可见,很可能这秘洞之中有着一样魔性,这室内的热浪只会针对外姓之人,对于本家欧阳姓氏之人却又是没有大碍。先前陶若虚也曾想过是否与功力深厚有关,不过当陶若虚想到自己的恩师风烈天进入石室之内尚且需要身着冰火衣的时候,心中顿时否决了这个念想,现在唯一的解释也唯有如此了。

至于那棺材盖为何会自动合拢,则是因为盖子的下方有着一段类似弹簧的东西,只要后人进得石室之内踩到了它,那棺材盖儿便会自动与棺材合拢至一处。虽然这些死去的先人长老与陶若虚并无实际上的师徒名分,但是陶若虚还是上前一一恭恭敬敬地磕上三个响头,这其中不仅仅有以后要和这些死人共处一室内心恐惧的原因,更因为自己不久之后要修炼别人花了无数心血所研究而出的武功心法。虽然没有师徒名分,但是多多少少都是有着师徒之实的!

待到一一拜过之后,陶若虚这才再次返回洞中,他此时身上怀有风烈天所传授的诸般武艺,对于武功招式的向往已经不是很深,他此时最想得到的却是传说中可以隔山打牛、摘叶伤人的神奇的内功。这石室之上所刻的多是武功招式,对于内功心法却是很少。毕竟要想创造出一些精妙的招法往往只需要自身不断的努力和一些灵感而已,但是如果要想创造出一套内功心法却是难上加难了。毕竟这不仅仅要考虑人体的机能是否可以与之适应,是否能与经脉气息等相融,更要考虑是否与阴阳相搭配,否则还未修行个七七八八就爆体而亡了,或者是迷失了心性,从而导致了走火入魔,这样的功法要它却又何用!

陶若虚端着长明灯仔仔细细地沿着墙角找寻一遍之后都未能找到令自己满意的武功心法,心中难免有着一丝失落之感。刚进入石室之内的那种豪情壮志,也在无形之中被冲散了不少。微微有些沉闷的陶若虚狠狠地一拳砸了下去,手掌顿时传来一阵绵绵之感,却才发现自己竟然砸在了那位欧阳无谒师伯所留下的遗书之上。顿时,陶若虚的眼前闪过一丝光亮,那种绝望之中看到黎明的曙光的兴奋一扫他心中的阴霾。短暂的瞬间过后,陶若虚整个人如饥似渴、状如疯癫地捧起了手中的空尘决与空空决心法琢磨起来。

至于这空尘决所带给自己的究竟是福是祸,直到多年之后已是中年之身的陶若虚回想起来都是暗笑不语,这一张菲薄的纸张对于陶若虚的一生而言所承载地诚然太多太多!

第20章 暴怒的风烈天

那张菲薄的纸张上详细地记载了空尘决与空空决的歌诀,空尘决的歌诀十分繁杂:子午卯酉四正时,归气丹田掌前推。面北背南朝天盘,意随两掌行当中。意注丹田一阳动,左右回收对两穴。拜佛合什当胸作,真气旋转贯其中。气行任督小周天,温养丹田一柱香……陶若虚虽然没有跟随风烈天修习过武功心法,但是已经在恩师的指点下系统地学习了人体周身上下七百零二个穴位所在,并且对他们的各自呈现出的功法以及效用有了大致的了解。此时初看这繁杂的空尘决,虽然仍感吃力,但是并没有达到一无所知的地步。

陶若虚在仔细琢磨半晌之后,方才开始进入正题,他此时面北而坐,五心朝天,静心绝虑,意守丹田,到一阳初动之时,双手在胸前合什,指尖朝前。引丹田之气沿督脉上行,任脉下归丹田。如此待小周天三十六圈之后,陶若虚方才长长吐出一口长气。初时只感觉小腹之中隐隐有一团灼热无比的火焰在熊熊燃烧,那股气血在腹中流动,全身慢慢感到发热。刚开始的时候因为太过火热,心中微微觉得有着一丝痛楚,不过片刻之后这股灼热之气便转化为舒畅的暖流,它循着经络,由丹日下行至足心(涌泉穴)然后上行经过背、颈,直到头顶再下行经颜乔至丹田,成为椭圆形的周流运转态势。直到后来,气血运行的速度愈发地快了,周而复始,不断循环。

这空尘决共有七重境界,依照歌诀所说,练至后期腹内开始有一团柔和正气充盈全身,直到最后腹部开始产生一股弹性。所谓四两拨千斤,以及无形化有形多半就是如此。半月之后,陶若虚已经能分明地感受到自己丹田之处,气血旺盛,隐隐有爆体而出之感。起初他还为之惶恐良久,直到后来这才发现原来这不过是一个循环渐进的过程罢了。再过月余之后,这股霸道无比的纯正血气便开始由腹内往周身大穴源源不断地输出,经过这样一个协调周身也开始变得更加具有灵性,他能明显地感觉到自己的功力在日益渐长着。

山谷里最阴暗的地方长有周身散发着幽香的火龙果,这果实乃是长久经过地岩之火所滋生而出,不仅皮肉鲜嫩,美味可口,对于人的修为也是大有好处。陶若虚经过两个月余的勤奋修炼此时已经突破了空尘决第三层“胸无点墨”的境界,这里的胸无点墨并非是说自身没有一点文化知识,?</br></br>

上一页 书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