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尴尬夫妻

分卷阅读682(2 / 2)

迎春听完这番话,嘴里轻叹,手忍不住揉了揉贾瑨的脑袋:“你这孩子,真真是个七窍玲珑心了。这因因果果前前后后,亏你怎么理的明白。”

贾瑨拍掉姐姐的手,笑道:“姐姐说就说,我好容易理顺的头发,可别又给我弄乱了。”

迎春大笑起来,又带着弟弟去找母亲,问母亲作何打算,要不要再加印一些出来。

邢霜这头当然也知道书卖光了,听女儿这么询问,笑眯眯的道:“你是不知,这头里印的其实不止那一百册。早先我印了五百册,只是想着那么多,书局卖起来怕有负担,这才只让人拿了一百册过去,余下的让人租了间仓库存着。

“头里知道你那头一百册的已经卖光了,如今早叫人又送了一百册过去书局。你且不必担心,这五百册看着虽多,一旦开始出了名,也不过就是几日功夫就没的事情。”

这东西,果然就是个效应问题。无人问津时,便是书再好,也没人愿意买。可一旦开了个头有人开始抢了,便又供不应求。

很快,这五百册就销售一空,又加印了一千册出来,还是供不应求。

这种情况下,书局只能三番五日的去加印几百册,以供世面上的需要,又来贾府这儿找邢夫人商量,是不是再找个大点的书局合作。

邢霜听了这话,笑道:“大点的书局倒是不必,只是我儿子最会造些机器什么的,你去求他才最合适。”

书局的老板又去求贾琏,贾琏这边早有了机械印刷的蓝图,当即拿出来给老板看,两人一合计,干脆合作建了个大型的印刷厂出来,一来方便给自己妹妹印书,二来日后也方便未来的发展。

这一系列带来的改变,令量产进一步的投入到了生活之中,让更多人了解到了量产的好处。

而来找贾琏的人,也因此渐渐多了起来。

有了第一个印刷厂,就有了第一个织布厂,接着又是什么造伞厂,什么瓷器厂的,当然这都是后话暂且不提。

只说这“东来客”的名气,逐渐响彻大江南北。由于第一本书鲁滨孙漂流记的流行,东来客翻译的第二本诗集,一放进书店,就被人一抢而空。

直到这第二本书,才开始有了序。看了序里的介绍,大家才知道这位“东来客”竟只是位译者。而他翻译出来的这些书,全是出自大洋彼岸的英吉利人之手。

大家纷纷好奇起来,对于西方人会作诗写文这种事,都不大相信。可事实摆在眼前,他们心中的“蛮夷”,实际上也是有属于自己的文化的。

上一页 书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