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平郡主抿嘴一笑,要不戳破他恼羞成怒的嘴脸,“秋白一向喜欢吃我做的绿豆糕,待明日我做些,咱们一块过去卫国公府时你给他送去。”
“明日修沐,我也一起去。”裴如熙说道。
裴清文一脸郁郁的回到了柳姨娘的院子,柳姨娘自是早就得到了消息,恭候在门边,一面温情款款的服侍裴清文坐定一面吩咐丫鬟倒了早就准备好的茶水,自己则亲自揉捏起裴清文的肩膀来。
“青儿,还是你最温柔体贴。”
裴清文被柳姨娘的温柔体贴安慰了一番,在安平郡主那里窝的火气消散了不少。柳姨娘年岁也不小了,可是保养的好,虽然不如安平郡主的雍容华贵,倒还算的商标纸。她脸上略略浮上红晕,微微娇嗔道,“老爷别再如此称呼妾身的小名了,让外人听见了就不好了。”
裴清文闻言哈哈大笑,一肚子的火气登时消失的干干净净。
当年大战,裴老太傅自请留守京城,裴清文也想要留下来,只是他是家中独子还未成亲,因而为了怕子息断绝就和先皇一起撤离,也因此结识了随家人逃难的柳氏,柳氏家族没落,依附于裴家旁支,柳氏生母虽是正妻却早亡,她在家中生活困苦,便趁机巴上了裴太傅的嫡子。众人都以为裴太傅必死无疑,却没想到三个小将扭转了战局。
裴清文看那三人一时风光无两,心里也慢慢羡慕嫉妒起来,他本来是京城里一等一的风光人物,奈何大战之后盛名不再。不光如此,说他临阵逃脱的谣言也传了出来,裴清文最看重清名,如此窝囊他怎么受得了,因此他不禁想自己如果不离开,裴家父子守城的故事必定能成为留名青史的佳话。还好柳氏在旁安慰,他才好过些,可是没多久康正帝便吓着赐婚,对方还是南江子的妹妹,他自己心里不舒服便觉得别人斜着眼睛看他,更何况柳氏还故意挑拨,裴清文就越发的看安平郡主不顺眼了,可是裴老太傅在世,他也不敢太过,等到安平郡主诞下长子才敢将柳氏接进门来。
柳姨娘虽然看着弱柳扶风,眉眼温婉,却是个有心计的,为了能够进到裴家,她甘愿无名无分的跟了裴清文多年,又因为裴家不准庶子先于嫡子出生,为了不让裴清文为难,她装作贤惠的喝了多年避子汤,前几年才得了一对儿女。这也不是因为她对裴清文有多少情分,而是因为她过够了那些粗茶冷饭的日子。这些年,柳姨娘仗着裴清文的宠爱,过的都是锦衣玉食的好日子,如今听到裴府将要被安平郡主拉进了漩涡,简直比裴清文还要愁上三分,她是万不肯给他人做陪葬的。
柳姨娘的娘家和兵部尚书曲平水是远房亲戚,曲尚书虽然是大皇子的嫡系,但是十分得康正帝器重。前些日子便听娘家那边来的人说,曲平水最宠爱的庶女到了婚假的年纪,只是她不知如何迷上了封秋白,说是非他不嫁。之前还有些痴人说梦,一则因为她的出身,二则因为封家的规矩,如今却是个大好机会。如果能够成行,既能讨了曲尚书的好,又替裴家寻了退路,或许还能讨好封战,毕竟卫国公说得好听,不在乎子嗣,可是谁都知道那不过是嘴上说说而已。
柳姨娘心里有了主意,自然把话头朝着这方面引,半是无奈半是心疼的说到,“老爷切不可因为此事气坏了身体,二少爷毕竟年岁尚浅,做事不经脑子也是有的,更何况只要有夫人在,咱们和太子就是脱不清干系的,再说封家的家规不是不能纳妾吗,封秋白怎么会有孩子,封战再厉害又怎样到底不如老爷多子多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