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技术宅太子

分卷阅读334(2 / 2)

正在活动手脚伸懒腰的胤礽闻言愣了一下,眉头微微皱起,不过他担心的不是这个,“太子妃不用担心,这只是一个礼仪而已。皇阿玛可能有他的考虑,孤明儿和他简单的提一下这个事儿就好。”

身为皇太子就要出阁讲学,或者说能够出阁讲学的皇子,哪怕是没有被正式册立为皇太子,也是大家默认的皇家继承人,是被皇家和朝野认可的皇太子人选。

虽然一开始这个制度的起源,只是因为前朝那位笃信道教的嘉靖皇帝,相信两龙不能相见的传说,拒绝见他的皇子,更不想立皇太子,就想了一个妥协的,自以为两全其美的法子,让他的长子朱载垕出阁读书,按照太子的制度培养却又不正式册封太子。

后来前朝那些重视祖制的皇室后辈们,就把出阁读书即是承认皇子的太子身份这个制度,一代一代的传承下来。向来喜欢遵循前朝旧制的康熙皇帝和满朝文武当然都不会忘记,让他们的皇太子按例出阁讲学的大事。

毕竟,这对于任何一个官员来说,都是一个很好的,可以实际接触太子殿下的大好机会。身为有抱负志向的文武官员,哪个不想把自己的治国理念送达天听,获得康熙皇帝和太子殿下的关注甚至是认可?太子殿下一旦出阁讲学,他们就有机会大大方方的,光明正大的和太子殿下面对面的探讨各种思想学问。

所以胤礽并没有和康熙皇帝想的一样,自以为没人敢上前来给他讲经说学问。按照他的猜测预估,出阁讲学那天,估计会有很多人踊跃上前问他问题,考校他的学问,并且积极的和他探讨当前大清国的治国思想,以及他个人的处世之道等等。

而他现在担心的,或者说在犹豫的,是他要如何妥善的把握这个“出阁讲学”的度的问题。

因为他的思想和当前人们的思想差别太大了,平时在无逸斋的几位老师面前他都是刻意的压制自己,几乎每句话都是经过深思熟虑以后才表达出来,不让自己表现出任何不容于世的想法观点。

可是现在他出阁讲学,情况是大大的不同于平时的进学。他甚至可能会需要在朝堂上娓娓而谈;随机应变,出口成章的回答任何一个问题;当场和满朝文武展开引经据典,追古烁今的激烈辩论。他就怕当时候自己一个不小心,说错了词语或者是露出什么不该在这个时候露出来的思想观点。

看了看自鸣钟上的时间,自觉多想无益的少年太子接过自家太子妃递过来的白开水一饮而尽。可是他看着清晰明亮的暖黄色灯光下,大格格温温柔柔的,眉眼含笑的模样,不由的又想到历史记载中的“胤礽太子”出阁讲学的趣事儿,轻轻笑了起来。

上一页 书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