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技术宅太子

分卷阅读278(2 / 2)

“王大人,李大人,你们都是有切实原因,以皇上和太子殿下的仁厚,估计都会宽容的区别对待。我们这大多数人都是眼看其他人借银子买庄子享受,跟风的凑上去,带着生怕去的晚了吃亏的想法儿。现在想想,当时可不就是跟入了魔障一样吗?”

“张大人,你也不要自责着急。皇上现在只是提议大辩论,并没有开始追究这些。你若手头宽裕,下朝后去户部把欠国库的银子还上就好。”

作者有话要说:  每天都奋斗在日万路上的痒痒鼠。吼

第125章 飞机

“某也这么认为, 张大人。某回家后也筹措银子,尽快把欠国库的银两给还上,否则等到大辩论结束后···”到时候如果皇上不护着他们了, 而是太子殿下出手上下整顿, 可不是这么好说话的了。

“可不就是因为这个才担心的吗?你们说前些年过苦日子的时候,大家伙儿不也都挺乐呵的吗?这乍一日子好了, 手头宽裕了,居然都没受住考验, 某真是白读了几十年的圣贤书,惭愧惭愧。”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自古就是这么个道理,人之常情。张大人切勿妄自菲薄,以后大家互相警醒着才是, 可不能再跟风犯类似的错儿。”

“是极,是极。”

康熙皇帝端坐在龙椅上, 听着下面的人嗡嗡的议论声儿,面无表情, 不动声色。臣子们看起来都接受良好,当然是个好事儿。不需要他费尽口舌的说服他们。

被康熙皇帝提议的勤俭节约这个事儿带动着,大臣们也就当前新出现的一些问题展开了议论, 比如因为工商阶层地位的逐渐提高,有些农民心思躁动不安,也想着跑商做生意一夜暴富, 定不下心来踏踏实实的务农做工等等。

农业是任何一个国家的根本所在,民以食为天,这个事儿当然必须尽快拿出具体的章程,切实的落实下去。

等康熙皇帝和臣子们议定了要在一些商业方面提高税收,以及对耕种土地的农民减少一些赋税等等鼓励政策,心满意足的宣布退朝的时候,已经是十点半了。

恰巧这个时候,胤礽习惯性的提前来了乾清宫,递给康熙皇帝一个折子,“皇阿玛,儿臣昨晚上把华夏几千年的婚姻制度都总结了一下,又加上一些儿臣的个人意见,写了个章程,您看看。”

“嗯,先放着,昨晚上几点休息的?你现在年龄还小,身子骨没长结实,可不能熬夜。”

上一页 书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