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技术宅太子

分卷阅读242(1 / 2)

“孤当然知道,只可惜的是,大相国寺那堵题有君臣和唱墨宝的粉墙,早已不复存在了。”

傅山先生闭着眼睛,美滋滋的撸了一把胡须。他就知道,皇上不会把这样的小事儿告诉太子殿下。

得意洋洋的老先生,面对胤礽的询问的小眼神儿,欢喜乐呵够了,才终于大度善良的开了尊口,“太子殿下此言差矣。人世间,失而复得的事儿,可是不少吆。”

果然如他所料,“黄包子”听到这个消息就会惊喜非常。瞧这双桃花眼亮的,哎吆吆,幸好这里没有小姑娘。

胤礽可不是又惊又喜吗?他一直对此事耿耿于怀,深以为憾。没想到峰回路转,居然会把那堵粉墙给找了回来。要知道,在原来的历史上,那堵粉墙可是彻底的消失了的。

大相国寺的“酒色财气诗”的故事,是发生在民风自在,文豪辈出的北宋时期。

当时的大文豪苏东坡先生,有一次到大相国寺探望好友林了元,即佛印和尚,不巧,佛印和尚外出,住持和尚就请苏东坡在禅房休息,并特意端上了香茗美酒素肴款待。

东坡先生独自斟酌,不觉有些微醉,偶然一抬头,就看见粉墙上新题的佛印和尚的一首诗,“酒色财气四堵墙,人人都在里边藏;谁能跳出圈外头,不活百岁寿也长。”

性情豪爽乐观,一向对生活充满热情的东坡大文豪,发现这首诗写得虽然是颇有哲理,却是四大皆空,禅味太浓,读来有意志消沉之感。

他做人的态度一向是,既然人世间离不开酒色财气,想躲也躲不开,那为何不能来个因势利导,化害为利呢?问题的关键,不过是如何掌握一个“度”而已。

于是,苏东坡先生当即就在佛印和尚题诗右侧,题上了《和佛印禅师诗》一首,诗中写到:“饮酒不醉是英豪,恋色不迷最为高;不义之财不可取,有气不生气自消。”

题毕,把笔一掷,乘着醉意,他就离开了禅房。

第二天,神宗皇帝赵顼在臣子王安石大人的陪同下,恰巧也来到大相国寺休闲赏玩。

神宗皇帝看了佛印与东坡的题诗,觉得很是风雅,别有一番潇洒不羁的斗诗情趣。于是就笑着对王安石说:“爱卿,你何不和诗一首?”

王安石大人闻言遵命,略一沉吟,当即挥笔在佛印题诗左侧,题上了《亦和佛印禅师诗》诗一首,“无酒不成礼仪,无色路断人稀;无财民不奋发,无气国无生机。”

王安石先生乃是华夏几千年来难得的大政治家,大改革家。

他以诗人的才情聪慧,跳出了前人古人的老套子,机智巧妙的将酒色财气与国家社稷,百姓生计结合起来。给人人恐惧的“酒色财气”四大害,赋予了新的勃勃生机和喜庆乐呵的色彩。

神宗皇帝对于爱卿的才华抱负深为赞赏,乘着这大好的兴致,就在粉墙最上面写了一首诗附和,“酒助礼乐社稷康,色育生灵重纲常;财足粮丰家国盛,气凝太极定阴阳。”

上一章 书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