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古人的局限性,他们没有更多总结的手段,所以他们即使知道上古时的历史,也不能站在历史长河的彼岸,看的那样远!
但是连翘不一样,她那个时代太多研究历史的人了。历史的细节,她可能不如古代人,具体的史书穿越之前她根本背不下来细节章句。但是她上学的时候‘囫囵’将国家的历史,甚至世界的历史学了一遍!
历史本身的故事很容易就能记下来,真正的难题在于他们这些学生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知道这段历史之后隐含的东西——他们那个时候最常见的历史题目就是‘意义’‘内涵’‘根本原因’‘直接原因’等等。
她很清楚,历史是不断向前的,或许中间有一点点反复,但总的来说肯定是向前走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句话用在这里也挺合适。
连翘笑着道:“这个话我敢说——为什么不敢呢?想想过去,若是时间放在一两年、上百年,确实不好说一百年后比一百年前要强。可是如果时间放在上千年里,一千年后肯定是比一千年前强的。”
“就说那些读书人始终鼓吹的三代之治——我想真的让他们在尧舜禹的时候生活,他们又不肯了!那个时候人们还不会种菜,吃的都是粗糙的野菜。作物也比较差,比起现在的细粮可差远了!甚至铁锅都没有,吃的东西要么烤,要么煮...”
连翘列举了吃喝上的问题,小到一盘子蔬菜、一点儿调料、一件衣服,大到读书人的出路问题,古人其实都是远不如今人的。这个道理几乎一说就能懂,只不过读书人大多鼓吹三代之治,这些衣食住行的小事从来没有想过。
连翘每说一样,王思齐他们就笑的要死。等到最后连翘做了总结,古不如今,周莹才捂着肚子道:“你真是个促狭的!三代贤君当政的是老有所依,幼有所养,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这样的日子怎么到了你嘴里就一文不名了?”
连翘呵呵一笑:“先不说那时候的日子是不是真有那么好,就算有那么好,也不能说是人人安居乐业!那时候是有奴隶的!好日子是因为有大量的奴隶可以做活,可是奴隶过的是什么日子...比蝼蚁还不如!”
连翘曾经不明白,华夏自从进入秦朝之后就成为一个封建国家了,废除了奴隶制。但是仔细想想,直到封建社会末期,一样存在大量没有人身权的奴仆啊!这个要怎么说?
后来她才知道,她的观念有问题!
在奴隶制社会里,奴隶主并不把奴隶当人——这并不是一个形容,而是事实。这大概是承袭了上古的遗风吧,上古时期奴隶来自于打仗战败的部落。不同于现代人,会将不同种族的人都当成‘同类’,没有社会科学知识,对于上古时期来说,另一个部落的人并不算同类,和猩猩、猴子没有什么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