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娘放心。”王献道,又提起了南京济慈堂,“谈宫医的儿子去岁中了举人,也顺利地娶了一门好亲,阖家都很欢喜。先前只谈宫医在济慈堂内忙碌,成日忙得脚不沾地,中途还病了一场,家人都很疼惜。后来她的相公索性放弃了读书,帮着她一起经营济慈堂。她的儿媳妇对医道也颇有兴趣,正跟在她身边学医呢。”
张清皎记得,谈允贤的相公姓杨,早早地便中了举人,但后来考了许多年也未能考中进士。如今不再专注科举,倒是帮起了妻子的忙,可见为人亦是极为不错的。“谈娘子有家人扶助,想来亦能轻松些。”
“娘娘这回让济慈堂将年长些的女童送来京城,她更觉得松快了些。”王献笑道,“如今南京附近都知道,留孩子一条性命胜造七级浮屠,每天都有人将女婴送来济慈堂。就算离了上百里,都有人听说济慈堂的名号,抱着孩子走几天路赶过来。济慈堂的孩子愈来愈多,就算购置了临近的屋舍,也有些安排不下来了。”
作者有话要说: 嗯,大家的留言我看到了,改天整理一下,告诉大家我会写哪些番外
有些事会在正文里说哒,大家放心
第457章 安置女童
张清皎心中轻轻一叹, 抚了抚身边两个听得懵懵懂懂的孩子。他们年纪尚小, 又是金枝玉叶, 自然不知世上还有许多孩子虽与他们同龄,却从未得到过来自于爹娘的疼爱,反倒会被父母无情地抛弃。不过,既然命运让她们好好地活了下来, 顺顺利利地来到了京城,她便会努力让这些孩子能够过得与众不同。
想到此, 她微微颔首道:“我正打算给她写信呢。等我琢磨出如何更好地安置这些孩子的法子, 便派人去南京协助她。济慈堂毕竟与养济院不同, 经营女医馆须得懂得医道, 但照料这些孩子的人却未必须得是医女。跟随你回京的孩子, 眼下都已经在南宫安置下来了?”
“刚送进南宫,许是还慌乱着呢。虽个个都是好孩子,但毕竟年纪小, 忽然来到陌生之地,难免有些紧张。”王献道。他与这些女童并不熟悉,只是在进京的这一路上有些接触罢了。但任何一个心存善意的人瞧着这些懵懂可爱、命运多舛的孩童,都会禁不住怜惜她们,他自然亦不可能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