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溥暗道:不仅吏部尚书尹旻该过来,工部尚书也该过来。他早就觉得,工部负责水利尚且不够,必须有更精通农事的官员。
作者有话要说: 群臣:是我们多想了吗?总觉得娘娘管理小小的皇庄,里头大有门道啊。
陛下:呵,就是让你们来听的。听得出来的人,才是能倚重的人才。
第445章 说服群臣
片刻后, 吏部尚书尹旻与工部尚书贾俊匆匆而至, 向皇帝陛下与皇后娘娘行礼。朱祐樘给他们赐座, 两人因来得匆忙有些不明就里,只得默默地坐下来。他们俩还有些想不明白,为甚么乾清宫议事,皇后娘娘却在屏风后听着。难不成, 这回议事与宫务多少有些关系?抑或,是与太子殿下有关?
便听皇帝陛下温声提醒道:“皇后, 人都来齐了。”
屏风后的皇后娘娘声音含笑:“诸位还有何疑问?若是没有疑问, 我便接着往下说了。”
她话音刚落下, 徐溥便低声告罪, 三言两语便将之前她所说的那些话与尹旻以及贾俊概括了一遍。这两位听得连连颔首, 神色显得越发慎重。听来皇后娘娘仿佛只是说了些管理皇庄的经验而已,可陛下召来这群重臣听着,定然不仅仅是让他们听过便罢了, 而是暗示他更欣赏这样的方式。至于哪些该借鉴,该如何借鉴,便是他们的事了。
周经赶紧接着问:“娘娘,皇庄眼下有多少专精于农事之人?他们若发现种粮的好法子,可否整理成册,让各州府照着这些法子教授农人?尤其是新的粮种玉米, 若想推广全国,便须得更多人知道该如何栽种才能提升亩产。”
“这样的人极少,毕竟读书人通常一心一意想得功名, 对其他杂事并不感兴趣。”张清皎委婉地道,没有直说如今的风气便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进学的人都是冲着功名而去,谁会想过识了字还去做那些辛苦劳累的活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