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起居注

分卷阅读815(2 / 2)

照照:qaq

第442章 师徒相得

前往翰林院传口谕的是萧敬。在王华略有些担忧的目光中, 在各色人等相差迥异的复杂神情衬托下, 王守仁淡定地随着萧敬走了。他来到乾清宫拜见了正在与内阁商讨要事的朱祐樘, 受到皇帝陛下温言鼓励。李东阳和谢迁也都含笑让他用心指点太子殿下习字,可不能纵容殿下荒废了这一个时辰的好时光。

王守仁颔首答应,转身前往西暖阁。他刚进门,何鼎便将门合上了, 低眉顺眼地守在了门口。王守仁抬眼就见到了满脸笑嘻嘻的朱厚照,以及他旁边的书案上厚厚一叠大字:“小王先生终于来啦。”

“见过太子殿下。”王守仁给他行礼, 来到书案边检查那些大字。一张一张翻过去, 竟然每张都是新写的, 并没有拿往日写的大字来敷衍。这令他略有些惊讶, 心里也不由得对这位小太子高看了几分。当然, 太子殿下初学习字不久,这些字只能勉强算是横平竖直,写得颇为认真, 每个字都有显而易见的瑕疵。

王守仁便说了些写字的要领,朱厚照点着头记下来,并不催他赶紧说正题。毕竟他们俩都知道,要想瞒过五位阁老与讲官们的眼睛,借口便绝不能仅仅是借口。如果不花些时间习字,那在别人看来他们这段时间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迟早都会面临被取消的危险。

所有的大字都检查完后,最底下是一本《孙子兵法》。师徒俩不约而同地望了一眼门口,倾听外头的动静。隐隐约约传来的议论声令他们都安心许多, 赶紧收回目光,抓紧时间低声议论起书里头的内容。一个说自己阅读后的理解,一个时不时地给他补充更正。

因着朱厚照的年纪太小,对这本兵法经典的思考自是十分浅显。王守仁便借由古今各种战例助他理解,尤其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事纷繁复杂,各种合纵连横之计足以令人惊叹不已。朱厚照听得近乎痴迷,自己提笔做了许多简单的笔记----他写字不够快,又觉得打断小王先生说话有些可惜,便只得按娘所教的用大白话来记录提要。

“先生,为甚么没有人怀疑围魏救赵的真正目的呢?”

“你觉得呢?事有轻重缓急,是攻赵国重要,还是保住自己的魏国重要?即使当真怀疑,谁又会将自己的国都置于危险之中?若有万一,国都真的被攻破了,国君都成为俘虏,人心必将涣散。那便不仅仅是胜败的问题,而是亡国了。”

“所以,围魏救赵这样的计策,关键便在于须得朝敌人更重视的目标动手?其次,人心很重要,得人心者便有再战之力。若是失去了人心,或者军心不够稳定,就甚么都做不了?这与‘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是不是同样的意思?爹给我讲过这个典故。”

上一页 书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