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 最重要的是,她始终认为, “粮食”这种关乎国计民生的基本物资就该掌握在国家手中。既然眼下国朝不可能如后世那般将私有土地公有化, 她身为皇后也不可能干预税赋之法, 那她便只能按照如今的规则来行事----让皇室成为最大的土地拥有者, 稳定税赋, 对内推行改革。
简而言之,她想成为垄断者。不仅为了充实内库,更希望稳定粮价。经过这几年的赈灾筹粮, 她早便厌烦了各地大小粮商在灾荒时期囤积居奇的行径。他们眼里只有利益,没有人命与国家社稷的稳定。但皇庄不同,追求的并不是暴利,而是积少成多的利益与关键时刻□□的力量。
鉴于自己并不了解国朝的税赋情况以及相关律法,张清皎特地趁着休沐时将张鹤龄唤进宫。在户部贵州清吏司做了将近一年小吏,张鹤龄对这些事极为了解, 讲说起来头头是道:“姐姐所虑,果然深远。不过,国朝田赋积弊并非一朝一夕之事, 贸然扩充皇庄或许很难得到朝廷的支持。”
张清皎挑起眉来:“我想要知道的并不是他们是否会支持,而是此事是否符合大明律。”
张鹤龄不由得苦笑:“确实符合大明律,但……却是律法漏洞所致。姐姐扩充皇庄之举,早已并非首例。上至皇庄、皇亲国戚、勋贵官宦世家,下至举人秀才;从贵州这等偏远之地,到江浙那等鱼米之乡----处处都有钻律法空子之人。”
张清皎眨了眨眼,忽然意识到这似乎是历史书上提到的某种积弊,那就是“土地兼并”。可她从前对历史并不那么感兴趣,历史学得极为普通,对于土地兼并印象最深刻的便是教科书上提到的魏晋豪强。那些世家修筑坞堡,拥兵自重,建造国中之国,致使平民沦为农奴,朝廷名存实亡。印象中,似乎每一个朝代走到最后,都免不了土地兼并,而后利益集团彼此倾扎,失去土地的农民揭竿而起……
想到此,她微微蹙眉,对肖尚宫道:“万岁爷呢?将万岁爷请来。”
此时此刻,朱祐樘正难得有空闲陪着孩子们顽耍。玉米收获后,朱厚照与朱秀荣都有些恋恋不舍,于是他索性让他们种起了冬小麦。王献对于种冬小麦的经验自然比种玉米更丰富,便整理出了清晰的步骤供皇室一家参考。两个孩子年纪小,看不懂那些文字,只听爹爹的解释,认认真真地侍弄着他们的田地。至于朱厚炜,能坚持走到宫后苑便已是很了不起了,眼下只能趴在爹爹怀里睡觉。
听了宫人禀报,朱祐樘便吩咐何鼎留在此处陪伴,自己抱着朱厚炜回坤宁宫。不过,走了一两步,他回过头问朱厚照:“大哥儿,你大舅舅入宫了。你们已经有些日子不曾见了罢?不想见一见他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