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着宁靖王崩逝,朝廷罢朝三日,并派出礼部官员前往江西治丧。朱祐樘待在坤宁宫的书房里,将宁靖王给他的书信都翻出来细细看了几遍。不知不觉间,这些书信竟然已经积累了数十封,早便超出了寻常藩王与皇帝书信往来的频率,反倒更似是忘年交。只可惜,他们却从未见过面。
“万岁爷?”张清皎立在书房门口,昏黄的灯光柔和了她的轮廓,在她的周身镀上了一层光芒,令她的神情显得越发温和。
朱祐樘将那些信件妥善地收在了一个乌檀木盒子里:“卿卿放心,我没事。不过是有些惋惜,没能与叔曾祖父见上一面罢了。仔细想想,除了成化十七年才就藩的叔父徽王之外,我从未见过任何宗室亲眷。都说宗室重视亲亲之情,可彼此却相隔数百数千里,这情谊究竟有几分真有几分假,大约每人心底都很清楚罢。”
说到此,他长叹一声:“卿卿,只要想到若不改藩屏之制,弟弟们如果就藩便是一世无法再见面,我心里便不是滋味。但这藩屏之制又该如何改动才好呢?便是徐徐图之,第一步又该如何做呢?”
张清皎缓步走过来,轻轻地揽住了他的肩背:“没事,一时想不出来也无妨。我会陪着你一起想,陪着你一起解决此事的。”她的目的也很简单,那便是绝不会重复周太皇太后的经历,绝不能与自己的孩子分隔两地,永不见面。当然,改革的目标也不仅仅是如此,同时亦须得改善宗室掏空国库、危害地方、谋逆反叛的种种弊处。
这第一步该如何走,确实是关键。须得等到一个契机,他们才能从千头万绪中理出合适的线索来。这契机何时才会到来,却不是他们能够预料到的。
************
虽是罢朝三天,但朱祐樘也并非休沐不理事。他依旧每日早出晚归,在乾清宫里批阅奏折,需要启奏要事的重臣都陆陆续续地被召进了乾清宫。这一日,他刚让萧敬送走内阁的五位阁老,牟斌便匆匆赶了过来。
“陛下,微臣有要事启奏。”牟斌扑腾一声跪在了地上,重重地叩首,显然是请罪的架势。见他如此,朱祐樘心中不由自主地微微一跳,眼睛眯了起来:“先起来再说话。”牟斌最近一直在追查采选冒名顶替之事以及借腹生子的幕后主使,莫非这两桩案子有了进展,同时也出了什么差池?
“回禀陛下,微臣近日带着人追查采选冒名顶替一事,已经确定有一姓全的牙婆从中推波助澜。但查那牙婆的户籍时,却发现此人的身份亦是假的。约莫是微臣等查案的动作有些大了,打草惊蛇,嫌犯已经逃出了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