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么?这可真是个好消息,不知这两位名医精通何科?”
“各科皆精,他们是无锡、南京一带远近闻名的好大夫。丈夫谈复,妻子茹氏,皆是医药世家出身。谈大夫不必说,行医已有五六十年的经验,救过的、治好的人数不胜数,在当地很有名望。茹氏更精通妇科与小儿科,甚至有数百里外的妇人专程去寻她看病。”
“那两位的年纪应该不小了罢。”听得“五六十年”从医经验,张清皎瞬间便想到后世那些出手即惊人的老中医。能被医术高明的方女医如此推崇,这对贤伉俪定然不可小觑。而且,这般经验充足的医者若愿意将自己的医术与经验、脉案传授下去,定然会培育出更多优异的大夫。
“确实不小了。不过,从南京转至杭州,再行船来京,应当不至于太过劳顿。”方女医含笑道,“他们在信中说,家中小辈不放心他们出远门,所以也会同行。说来,应当也是传承了医术的晚辈罢。”
“这两位家中还有何人?”
“二子皆是进士,长子已经去世,次子在南京为官。具体是甚么官职,臣不太知晓。”
张清皎首度兴起了向朱祐樘讨要个合适的职缺,将谈家子弟调到京师的念头。毕竟,让两位老人家远离故土,离开自己的儿女,实在是太过委屈他们了。不过,此事还须得问过这对贤伉俪再说。
第192章 谈氏夫妇
时至七月, 暑热尚未褪去, 早晚时分却已隐约可感觉到一丝凉意。尤其在水波荡漾的河上行船时, 越发能觉出风中的清爽。初秋已然悄无声息地来了,唯有对天候最为敏感的那些人才能真切地察觉到。
清晨,通州码头便热闹起来了。一艘艘商船客船穿梭来去,停泊在不同的码头上。商船刚泊在码头靠内处, 便有数百穿着褐色短打的汉子围拢过去,将沉重的货物卸下来。客船停泊的位置靠外, 周围却没有什么闲人, 而是立满了打扮各不相同的家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