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起居注

分卷阅读217(1 / 2)

“戴先生但说无妨。”

“老奴想给大行皇帝守灵,望万岁爷恩准。”

闻言,朱祐樘的神情越发柔和了些,自是颔首答应了。这等有情有义的内臣,父皇当初怎么舍得将他驱逐出京城,流放到凤阳去守陵呢?他真的一直都想不明白,父皇用人的喜恶为何如此之极端。更疑惑的是,为何即使如此,也有戴先生这般的忠良之辈一直忠心耿耿地向着他呢?

若是他将这些问题告诉太子妃,张清皎或许答不出最后那个问题,前面的问题却可以回答他----与一个没有长大的孩童讨论好恶的标准是毫无意义的,因为他们就是这样随心所欲,喜爱与厌恶转换如风,根本不会考虑前因后果。

至于最后那个问题,或许她也可以试着回答:也许,正因为大行皇帝像是个孩童,所以才会有一群臣子怀着宽容之心待他?毕竟,在他们眼里,大行皇帝只是任性了些,并不完全是什么昏君暴君之流。当然,这只是一部分臣子的想法,另外一些臣子未必会这样想。

************

九月初一,朱祐樘正式给礼部下谕,命他们制定登基即位的仪注,并且择日派遣官员告天地、宗庙与社稷。一切按照登基的仪注办事,不可失礼,亦不能过于铺张浪费等云云。接到皇太子谕旨后,文武官员们不胜欢喜。虽然给大行皇帝举哀的时候还带着几分悲痛之色,但绝大部分人心里简直要乐得开出花来。

是的,经历了大行皇帝二十几年如一日的不靠谱之后,他们无比期待新皇继位。怎么说,聪敏沉静的新皇也不会比大行皇帝更糟心啊。更何况,他们还特地围着程敏政、刘健、李东阳、谢迁等讲官仔细打听了一番,听到的毫无例外都是夸赞,与他们印象中的明君之相完美相符,简直令他们心花怒放。

而且,新皇还悄悄地将怀恩召了回来,立即任命他为司礼监掌印太监。没有任何人会反对这份任命,或者说,怀恩归来意味着内廷的那些太监也变得能够信任了。毕竟,他可是再怎么固执的文臣都不得不认可其为人秉性的一位大太监。

张清皎亦是头一次见到传说中的“怀恩”,宫里太监们钦佩的榜样。这位已经年老的大太监生得高大刚健,给人的第一印象便是朝廷重臣,而不是伺候皇帝的内臣。一望便知,他应该是一位正直威严亦不乏暖意的老者。

上一章 书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