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君共西厢

分卷阅读79(2 / 2)

一套仪式下来,已是三伏天的黄昏,我也乏了,眼瞧着一天就这么过去了,我与多尔衮无什交集,恹恹地等着回宫,却见多尔衮走到我的身边来,开门见山问我:“豫亲王昨天找过你了?”

我点了点头。他今日说的第一句话,居然是关于多铎的,着实让我不知如何作答。

“今天童阿安去请豫亲王时,他还宿醉未醒。”他道:“有时候,我真羡慕多铎,敢爱敢恨,敢哭敢闹,肆无忌惮,随心意行事。”走过享殿,他过来牵我的手走上明楼,目之所及,一片郁郁葱葱。我反问道:“王爷权倾天下,有何不可?”

也不知这个问题太肤浅还是太复杂,他看我一眼,只是牛头不对马嘴道:“洪武大帝选址果然精辟,你瞧那后面是紫金山,紫气冲天,神道环绕孙权墓和梅花山。都说‘钟山上有运气,浮浮冉冉,红紫间之,人言王气,龙蜕藏焉。’果不其然!你说战场上的人,只求能够死得其所,与爱侣生同衾、死同椁,却落得马革裹尸。人生苦短,不如意事常□□,可与语人无二三。”

我凝望着他的侧脸,心道难为他日理万机,却还要为我费这番说文解字的心思,实在不得不领情:“记得入京之初,摄政王曾向八旗军严明军令,以除暴救民,灭流寇以安天下为己任,勿杀无辜,勿掠财物,勿焚庐舍,一不如约者罪之。王爷深谋远虑,当世无人能出其右。”

魔王竟有一丝谦逊的腼腆:“你真的这么想?”

我自是由感而发,并非恭维:“明末朝廷腐败,民不聊生,华夏大地遍布战争和杀戮,八旗子弟在汉人眼中,向来非我族类,统一华夏何其艰难。唯有迎合明朝遗民的意愿,尊明、尊儒,才能不战而驱人之兵,收拾残局、重聚人心。”

我家学渊源,熟谙历史,自然对清朝“汉制”有所了解,尤其是康熙亲政之后,以其雄才大略,把满汉一统的手段运用得更为行云流水。不过推根究底,这种战略布局始于多尔衮。而这些后世之事,多尔衮,亦或在世的任何一个人,都是无法预料的。

多尔衮眼眸发出一缕寒光,又变得有些疑惑:“为何凡事都瞒不过你的眼睛?我一直好奇弘光帝怎会生了你这么个冰雪聪慧的女儿!你说的自然不错,不过因为你,我更坚定了推行‘汉制’的决心。”

我心道妈妈书架上那么多的历史书,总不算白看的。

多尔衮又道:“连你都看得出来的道理,朝廷上那群老顽固却鼠目寸光。每每推行汉制,别说科举、祭孔、祭朱,就连入京之初收回剃发令,都能掀起轩然大波,所谓的饱学之士的见识,竟还不如一个女子!”

我颇有些生气地想几百年后的女子可是足以撑起经济改革半边天来,可不是古人眼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小脚女人,自言自语叹道:“撒切尔、安吉拉·默克尔,胸怀见识世上又有几个男子及得上呢?”谁知多尔衮耳朵甚尖问道:“你说什么‘杀气’, ‘暗疾’和 ‘墨客’?”

上一页 书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