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俭那边恨不得赌咒发誓,要为司徒瑾赴汤蹈海,在所不辞,然而司徒瑾真没想那么多,他对于薛家做生意的本事并不上心,说白了,他不缺钱,他其实缺的是懂技术的人,许多事情都得自个一个人干,实在是比较麻烦。
不过,这也就是短期的事情而已,司徒瑾前两年就编了一些自然科学类的教材,叫皇庄上的孩子跟着学,等过上几年,再挑出几个出挑的深入学习,再怎么不济,帮着刷试管,打下手也是没问题的。不过,听说薛家之前为了乱神草的事情,往东洋和北边的海路暂时是不能再去了,以后想要走南洋和西洋的商路,司徒瑾就有了些想法。
司徒瑾的想法很简单,那就是叫薛俭搜集海外关于自然科学的书籍,如果能把懂这些的人也弄回来,那就更好了,司徒瑾琢磨着,将人弄回来,以后自个就可以开个学堂,批量弄出一批人才出来,也省得日后自个离开了,面对自己留下来的资料和知识,一个个都当天书一样。
京中没有什么传教士,主要是先帝那会儿的时候,一个傻缺传教士拿着教皇的所谓谕旨过来,要先帝尊奉教皇,尊奉他们的上帝,先帝直接就将人撵走了,连同大晋境内的其他传教士,也几乎都被礼送出境。圣上学的那些数学知识还是做皇子的时候学的。
宫中书库里头也有那些传教士留下来的书籍和资料,从那些里头,司徒瑾勉强也算是能推断出如今西洋那边的科学水平了,反正要比大晋强不少,没办法,大晋这边一直以来不重视这些,什么都往天人感应上头套,懂行的人也想要给自个包装出一点神秘色彩来,如钦天监这等技术性比较高的衙门,一直以来,几乎都是家族内部传承,乃至是父子相承的,等闲人压根没资格。
这也导致了相应的知识流传度不高,而且总是充斥着一些神秘色彩,叫人难以提起多大兴趣来。
司徒瑾暂时也懒得指望朝中那些大臣肯放开基础教育的口子,横竖如今他一个人也教不了那么多,不如从西洋找点人才回来,哪怕只是教导普通的数学呢,都能帮上不少忙了,等到这一批人培养出来,有了足够的人手,司徒瑾琢磨着就可以开办基础科学教育了。
因此,司徒瑾直接给薛俭下了命令,他也不要薛家的什么财产,只要薛家从海外带各种书籍,还有各行业的人才回来,只要不是搞神学的,其他学科的都可以,就算是带个铁匠回来,也可以针对东西方的铸造技术来点技术交流嘛,人才总是不嫌少的。
薛俭对此一时间有些没反应过来,等他反应过来了,心中就是感佩不已,果然,他这样的商人,思想境界比起司徒瑾这个培育出了不知道多少粮种,发明了不知道多少有利于农业的机械的人差得太远了。他们这些商人,去海外就是为了赚钱,而王爷却是奔着人家的知识和人才去了,这可真是天壤之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