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别乱扯了好不好,你当我是没接触过大学生吗?二十五岁的大学生回我们那边都给人打工了,你当我傻啊?”梁米薇回怼,“这种表面上问候,实则暗嘲学历的人多了好吗?你看她的那个表情,很明显就是在嘲讽我。”
陈月洲:“……”
有点累。
首先,梁米薇没有念过大学,也没有在各种层级的大学城市有过至少两年以上的居住时间,她其实对大学的了解是如同井底之蛙一般的,没有办法矫正她这个畸形的观念。
她在一个以做生意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城市长大,做生意和搞学术本身就不搭边,再加上那里没有大学,她产生这个想法其实也是情有可原。
自己在没念大学之前,也觉得大学生一个个臭屁哄哄的,没多大本事还唧唧歪歪的,硕士也大多都是废物,博士毕业一个月也才拿6k元钱,看到报纸上登着《大学生为了竞争公务员拿2500元的工资》会嗤之以鼻:这么牛逼,也没见你赚几个钱啊?
可是,到了北川之后,他才发现不是这样的:北川的大街上抓一个人随口问学历都是本科起步,本科就是个入门门槛学历,硕士满地跑,博士也不少见,薪水随随便便一个神经病专业都是7k起步,而且这些人还各个有一堆特长,做着课题项目的同时还画个画、投个稿、创个业、参加个舞蹈比赛、举办个小型活动之类的……
后来他后知后觉的感受到了一个情况:回自己这种七八线家乡混的很多大学生,要么家里有矿或者父母逼迫,要么……能力……一言难尽。
读书人说话总是显得不怎么接地气,理论知识说太多显得夹带私货或者不近人情,仕途不得志的文人从古至今都有点嘴贱,得罪人也是正常现象。
至于梁子淑有没有嘲讽梁米薇,其实梁米薇也许、大概、可能、说不定嘲讽了,也说不定没有嘲讽。
但是这些重要吗?
陈月洲道:“你能不能不要对别人的行为做过分‘理解’?”
“我哪里理解了?她就是那样表现的!”
陈月洲叹气:“语文老师做理解的时候,老师也说作者就是这么表现的,可是学生就是看不出来啊?甚至作者本人都看不出来,不是吗?”
“你这是在替她洗地吗?”梁米薇问。
“不是……”陈月洲有点头疼,“每个人成长的环境都不一样,表达自己情绪的方式也各式各样,可能她表达善意的某些方式,和你表达伪善的方式是类似的,但是人家没有指名道姓说你没上过大学,人家就提了一句,你要不要这样?”
“我为什么不这样?难不成等着她骂我了我再开口吗?”
“可是你理解的就是对的吗?你理解对了你怎么不去高考语文拿150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