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身女子保命日常

分卷阅读270(2 / 2)

陈月洲立刻答复:[没法在法律上正式收养,很多家境好一点的人应该不愿意收养她的, 后遗症太多。]

之后想了想补了句:[那, 迂回路线,走二重户口呢?]

对面这次回复很快:[可以试试, 不过得看收养方愿不愿意,和有没有这个能力。]

紧随信息而来的是一份压缩包。

第一份资料是一对加拿大华侨, 都已年过半百, 从照片上来看,女方面善温和, 男方文质彬彬, 给人的第一印象还不错。

有一个儿子,三十出头, 是名大学老师, 在美国已结婚生子, 很少回加拿大。

两人一直希望再有一个女儿,能够陪在身边,但两位如今致力于研究和实验, 无暇个体生育,也不希望在这个年纪去冒风险,所以希望收养个中国籍的女儿。

两人都是公派出国后留在国外,从事物理学方面工作, 没有不良嗜好,没有不和被投诉的记录,算是没有黑点。

陈月洲对他们的资料还算满意,回复道:[他们对梁莎怎么看?]

[没有看法,最近在国内,见了下定论。]

陈月洲低下头,打开第二份文档,这次的夫妻都是云南人,少数民族,做玉石生意,早年有过一对双胞胎,夭折之后一直没有再要孩子。

由于他们民族的传统,更看重女儿一些,如今年过半百想要个女儿留在身边陪伴。

陈月洲对比了下前后两份档案。

前者给人的感觉是科学门第,后者给人的感觉是财大气粗,但并不能因此定夺梁莎在哪里生活更适合,就像亲生父母不会喜欢自己的某一个孩子一样,收养方和孩子的关系也得看二者的缘分。

他问:[什么时候能见?]

[最近,你定时间。]

[那其他的呢?]

[还有一个。]

端琰又发来一份档案。

成都夫妇,一直想要个贴心小棉袄女儿,夫妻都不能生育,男方是区上户籍警,女方小学老师,二人祖籍是某贫困县,能通过老家报上户口,但因为前几年家里老人生病大出血,生活条件一般。

发完还补了句:[再之后,其他愿意收养人没有能力走二重户口,不过他们愿意接受没有收养关系。]

[无法建立收养关系的不在考虑范围内。]

发完,陈月洲还补了条:[没有收养关系,在法律上他们只是抚养梁莎的陌生人,虽然这么说很冷血,但那些买卖小孩的家庭,在发现买来的孩子上不了户口的情况下将孩子丢弃、送人、转卖的太多了,对于梁莎而言风险性太高了。]

上一页 书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