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昨天就在百度上看能不能搜出自己的这部作品来,结果发现除了晋江,还有其他网站有,而且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我一脸懵逼。
我只在晋江发表有,麻烦其他人或者团体网站什么的要转载的请联系我授权啊,点进去只能看得了几章,如果想往下看的话它会提示:由于版权问题,剩余章节请前往小说app。自己都显示版权问题了,麻烦要发表我的文章请联系我授权呀。不能因为我是小透明就这样吧,而且我还在更新中某网站已经显示完结了~~还请尊重一下作者!
第25章 番外三 尹文柯
世人皆赞他幼而聪慧,敏而好学,清古冶艳,秀润天成,他也一直这么认为。出身将门,他们尹文家是世代功勋,从建国开始便跟随□□爷打天下,手中不仅握着兵符大权,更有着丹书铁券,非通敌叛国之罪哪怕是皇帝也不能动,可以说没有他们尹文家就没有慕容家的大郢王朝。
建国三百多年,到永烈帝时因其放不下皇后,是以太子亡后一直未立太子,致使各位王爷争权夺。二王爷幼年失足瘫痪,不可能登位,便是正宫所出也无可奈何。三王爷母妃德妃与四王爷母妃宁妃都早逝,在后宫中两人同样没有什么后台帮衬,不同的三王爷慕容晋天豪爽大义,为人重情重义,再加上与父亲有过命之交,故而尹文家站在三王爷这边,而四王爷慕容晋元娶了个好妻子,娘家很有后台,乃丞相之女。武官站三王爷这边,文臣则站四王爷这方。
他早就知道,单靠武力与兵符是不够的,因为文臣的笔杆子与嘴是最难抵挡的。若是父亲与三王爷够狠的话倒也不惧,偏偏他们还要名声与面子,这便给了文臣可乘之机。
四岁能诵诗,六岁出口成章,九岁行走御前,十岁对阵当朝文状元辩得他与众文臣哑口无声,名扬大郢内外,虽身无一职,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百官百姓都言父亲宠他,身为将门之子却可不学武,怕的是他辛苦。然并非如此,三王爷一脉都系在了武官上,空有武力而朝中无人是不行的,是以他自己提出做了个前锋,走科举入翰林,这样一来无论文官武官都有人脉,再不惧来日争霸时落四王爷下风。
偏偏时机不等人,未等他长大入主翰林,四王爷一派已先发制人,先定了他父亲在与南平国一战中对敌不力,有通敌叛国之嫌。因有些丹书铁券,尹文一族除了失去圣心外加收回兵权外,并无生命之忧。
那时候他已隐隐觉得不妙,父亲断不可能通敌,但那证据确凿的通敌文书却从何而来,怪只怪他当时没把四王爷想得更卑鄙,直到三王爷一家也被以同样的罪名处决时方才知晓,原来正正通敌叛国的人竟是四王爷。先废了他们尹文一族的丹书铁券,夺走兵权,这样一来三王爷有难便相当于失去了武将这个有力的臂膀,时机一到便任人宰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