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天似乎是把本该落在北方的雨水降至到了南方,没能得到均衡受控的雨水的人间大地,超出了本能承受的范围,它默默无声的在承受这“无妄之灾”。遭受灾祸的百姓们却心灰意冷,惶惶终日。
受灾祸的这几处都是在偏远地区,一时间也没能动荡到皇城之内。大臣们却只管将自己躲起来,谁也不愿意去冒头认领这个吃力不讨好的差事。他们都是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
若像以往,赈灾救民这种事情还是有很多人愿意前往的,因为多少都可以在其中捞点油水钱什么的。但此时朝中局势不明。皇帝已病了许久,各位皇子暗度陈仓,箭弩拔张。
如若他们前脚请缨赈灾,朝中却在这时改朝换代,而导致后期的赈灾款项和粮食跟不上来,被饿急的刁民给乱棍打死打伤了,那就得不偿失了。
个别心善正直的大臣,倒是有主动奏禀,可却是石沉大海,没有回复。就是当即朝堂之上大声说了出来,也是不了了之。
只因皇帝心有余而力不足,他前一刻还记得此事,后一刻便忘却脑后了。而辅佐大臣们又有意掩盖拖延此事,所以就被束之高阁了。
皇上久病成疾,心衰力竭,处理不来太多的事情。嫡太子尚在年幼懵懂无知,哪里懂什么好坏之分,不过还是个六岁的孩童。平日里又被老来得子的皇后给宠溺惯了,而养成了一副嚣张跋扈,无脑妄为的性子。时不待人,他又如何能扛得起这江山社稷的重任。
皇帝知道自己气数将尽,已然是活不了多久了。就提议替年幼的皇太子选一位摄政王来打理朝中政务。此年间正是朝堂选拔摄政王的时候,那些个皇子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仗着皇上病重无暇管制他们都奔回了皇城,先是与自己的母族外戚串通一气,又是不动声色的暗地里拉拢朝中大臣,各处都是在为自己争取这摄政王的位置策划筹谋,应接不暇。
众皇子想:只要争取到了摄政王的位置,把饥荒之事妥善处理好,再把已经快要□□的流民给压制下去,好好安抚。还怕天下的百姓不念着自己的好,朝中的大臣不服自己的办事魄力,要推翻那黄口小儿还不是迟早的事情。
众皇子愤愤不平,不约而同的对只立嫡出,不立长又不立庶的祖训,很是愤怒。只因这个祖训,他们这些年轻有为,才貌双全的皇子们,都没有资格坐上皇位。而那个任性妄为的黄齿小儿却能够唾手可得,真是气煞人也。他们发誓,成功之后,必定要将这该死的破祖训给废除,以泄心头之恨。
众皇子也不是没想过,先亲自去处理流氓饥荒一事,来博得皇上的欢心。只是眼看着皇帝的身体是一日不如一日,谁知道他老人家一个没挺住,什么时候就突然归了天。如若他归天的时候自己却没能陪伴在床前,被他人捡了便宜,那岂不是极为不利,得不偿失。
不合而谋的众皇子都知,此时当然是守在皇城最为合适。故而都把处理流氓一事往后拖延,毕竟对于他们来说,如果成功登上了高位,安置饥荒流民就是他们收获民心及权威的一个契机。但如果他们没有成功,如此吃力不讨好还自带风险的事情,就是在给别人做嫁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