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元轶事之长夜未央

分卷阅读7(2 / 2)

“皇上,臣有本要奏。”礼部侍郎陈佑朗声道

“陈侍郎,你有何本要奏?”皇帝没曾想,近日礼部有本,皇帝实在高兴有些过头了。

“回禀皇上,端郡王年已十七,已过适婚年纪。现下端郡王长子已有,但主母还没有,不合礼法。礼部是否该为郡王挑选正妃,准备大婚?”

“陈爱卿一言惊醒梦中人啊,朕光顾着为皇长孙的事高兴了,不记得十一还未娶妻。这样吧,吩咐下去,即日给端郡王选妃。礼部也操办起来吧。”

“是,皇上,礼部定然用心操办。”陈侍郎目光微微侧目苏丞相,苏丞相眼里满是赞许。

端郡王府里,赵熙延接了圣旨,她知道大婚早晚要来,但是没曾想,长子出生不过一天而已。他父皇就急着给长孙赐名(皇家孩子一般满月才赐名),给儿子准备大婚。他黯然,长叹,不知道是哪家的好姑娘来他这金丝笼里守活寡。如他能自己过一生,不必祸害谁就好了。“伯仁虽不是我杀,却因我而死。”赵熙延紧握着圣旨,来到了如玉面前“如玉,今日父皇晋了你为侧妃。这孩子如今是皇长孙,父皇赐名赵琪琛。身份显赫尊贵得很,你不必再担心了。”赵熙延到如玉床前说道。

“我不求孩子大富大贵,他平安长大,心地善良就好。”赵熙延突然有些羡慕这个孩子,他有个好母亲。如他的母妃也是这般就好了,或许自己也能像小十六一样。不必为了充了男子,往帝位上爬,踩的都是兄弟的骨头。他也知道坚决不能成为下一个赵禧延,他有太多想护周全的人。太子虎视眈眈,他在太子前面得了儿子,必定遭他嫉恨。何况十三的事也不过一年,谁可都没忘却。

端郡王选妃的事,礼部和内务府张罗开了。贵妃之子,年轻郡王,母族背景虽不是最尊贵的,但是眼瞅着端郡王文武双全,人又俊逸不凡,又深受皇帝喜爱,也是能与太子一较高下的皇子。太子暴戾并不得人心,皇后也已故,许多方面较端郡王是比不上的。太子这几年为保地位,干了多少龌龊事,他自己也说不清楚了。底下的多少眼睛看着,太子逼宫的野心越来越大,皇帝对太子的不满也是日益增加,废太子是迟早的事。底下的官员都争先把女儿往端郡王府里塞,谁知道自己会不会是以后的皇岳丈。

“微臣叩见贵妃娘娘,启禀贵妃娘娘,这些都是女子都是礼部精心挑过的,不管家世样貌还是琴棋书画都是极好的。”陈侍郎跪在咸福宫的大殿,笑吟吟说道。

夏贵妃看见一幅幅画像“陈侍郎先起来吧,为了我儿的事你也是操心不少。”一边说一边翻阅画像。“微臣分内之事,不敢居功。”

苏清书的画像,夏贵妃一眼就看到了,不得不说,陈侍郎真有办法。“陈侍郎,这名曰苏清书的女子可是苏相的女儿?”“贵妃慧眼如炬,正是苏公嫡女。年方二八,相貌好,孝顺贤惠,琴棋书画,女红女工无一不通。听说苏公此女对郡王也是爱慕已久。”“苏相之女当是好的。”夏贵妃不断翻阅画像,一边若有所思,翻着翻着也看到了他哥哥的女儿,自己的亲侄女--夏淑宁。夏贵妃单单拎起苏清书和夏淑宁的画像。“陈侍郎,你且拿这两幅画像去回禀皇上。”夏贵妃的重心更多的是,十一大婚后,就会被皇帝封为亲王,可以入朝议事了,十一再不想登朝掌权也没办法。陈侍郎看这样子,贵妃给郡王选妃要么文要么武,苏相是文臣之首,母家夏家是世代军候。无论是哪一家都对郡王有益。“是,娘娘,微臣马上去回禀皇上。”

上一页 书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