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凑近妻子,用商量的口吻道:“父亲现在对三郎有些不满,我得趁着这个机会在父亲面前表现表现,总归要让他看见,虽然我不如三郎聪明,但我其他地方会比三郎做的好!”
曹芳蕤一听便知他心里有了主意,便鼓励的看着他,李淳业双眸闪闪发亮,郑重道:“明日我去荣国公府一趟,探探王家舅父的态度,能否为四郎娶一位王家的娘子!”
“王家的娘子!”曹芳蕤惊讶的合不拢嘴。
她脑中迅速闪过之前的那些事,骊山宫那次秋宴,姜庶母看上了活泼伶俐的工部尚书的孙女俞小娘子,想去皇后那里为四郎求娶。
可谁知皇后也看中了俞家娘子,准备说给自己的娘家侄儿。
于是姜庶母趁兴而去,败兴而归,私底下还说了一些不中听的话,暗指皇后心里只有娘家人,把唤她为母亲的庶子忘在后脑勺了。
还说四郎都十七岁了,因着腿脚不便性子安静,有头有脸的人家都看不上他……
作者有话要说:
李老二终于找到自己的定位了,智商不够情商凑·
第263章 争取
这话说的诛心,也不知怎么地传了出去。
陛下听说后把姜庶母叫去狠狠骂了一顿,姜庶母更觉得委屈了,回到自己院子里就抱着四郎小时候的衣裳哭了个昏天暗地。
皇后觉得这事自己做的欠考虑,没有跟姜庶母解释清楚。
但曹芳蕤却是门儿清,那俞家娘子的兄长已经跟怀宁郡王家的六娘子相看过了。
也就是说,俞家要娶一位宗室的千金,那要是再把他家的女儿册为亲王妃,俞家一下子就水涨船高了,对陛下来说,这并非是他愿意看到的。
所以皇后只能放弃娶俞家娘子做儿媳,但又实在是喜欢的紧,肥水不流外人田,干脆就让侄儿娶回家。
这也就让姜庶母误会了。
虽然她没有再说什么了,可究竟她心里是怎么想的,谁知道呢。
按理,四郎的婚事应该由陛下和皇后做主,可现在陛下因为姜庶母对皇后不敬而恼火。
皇后若在这个时候提出为李淳泽挑选王妃,恐怕会让人联想起俞家娘子的事来,以为她真的是把娘家侄儿看的比庶子还重要。
作为陛下的长子,丈夫理所当然应该在这个时候站出来说句话,既然矛盾是李淳远的婚事,那就从这里入手正好。
至于为什么要求娶王家娘子,一来,王家娘子若嫁给李淳远,那曹王府就跟皇后的关系更近一步了。
看在侄女的份上,皇后也会对李淳远多加照拂,这满足了陛下对四儿子的怜惜之情。
而王家娘子的出身恰好满足了姜庶母想要一位家世高贵的儿媳的心愿,若亲事成了,她对皇后的心结也就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