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路人甲

分卷阅读214(1 / 2)

后来看多了报纸,又去了北京,切身了解了这个社会,这才知道其实早在清末时期,华国就有正式的幼儿园出现了,不过那时候的幼儿园叫做蒙养院,顾名思义就是启蒙教养的地方,可惜那时候也没有专门的幼师,只有些乳姐、节妇在里面充当保姆的角色,根本也根本没有起到什么教育的意义,倒更像是托儿所、养育院。

后来慢慢的出现了女子师范学校,幼师一职才算正式走向了正规化,幼儿园也逐渐有了专业的幼师。

只是能上得起女子师范学校的女生大多家境殷实,念书不过是为了顺应社会潮流,给自己增加嫁人的资本,有几个会在毕业后选择工作而不是嫁人呢,选择工作的又有几个会去做幼师呢,毕竟这在普通人的眼里与照顾孩子的保姆有什么区别呢!

不过幼师的数量少,正规幼儿园的数量就更少了,何况是在这租界地区,幼儿园明显有洋化和贵族化的倾向,不但设施、配置全盘西化,就连语言、教材也照搬国外的模式,穿洋服、吃西点,听外国故事,像香儿那样三观未立、教啥学啥的孩童,冬秀可不想自己的侄女儿最后被教成个香蕉人。

而且香儿才开始活泼了一些,不再像以前那样胆小怕人,可到底还是有些孤僻,长到这么大从来也没跟其他小朋友相处过,恐怕一时间还无法适应学校那般陌生的环境和生活方式。

何况她们应该不会在沪市久待,不出意外,明年初夏时分胡竞之的脚疾也该彻底根治痊愈了,他们自然还是要回北京去的,大姐和香儿自然也一道去,这上幼儿园的事倒不急于一时了。

冬秀只得先把这件事记在心下,且看且说。

当务之急还是要先把她的童话故事捣鼓出来。

童话故事虽简单直白,看着往往还很是夸张幼稚,可却绝不意味着它很好写,相反,冬秀觉得这简直比要她用文言文写小说还困难哪。

都说童话是成人写给孩子的情书,其中包含了无限的情意和祝祷,向她们展现的都是这世间所有的美好,勤劳、勇敢、善良、诚实、责任、宽容、热情……容不得有一丝一毫的作假和虚伪,即使悲痛也不失其壮烈,黑暗也不乏其希望,起的是引导和榜样作用。

这就好比要在一张纯洁无瑕的白纸上落下第一笔痕迹,这总是叫人不得不慎而重之,小心以待的。

上一章 书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