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彦被她的不要脸噎了一下,回敬她道:“你太谦虚了。”
黎素看着宋如一在手机响了一声后,问明彦借了笔记本电脑,看着像是在回复邮件。她眼角的余光看到了附件的内容还有排版的格式,咽下了在吃的一块曲奇,好奇的问:“要发新论文了吗?”
宋如一根据编辑的要求修改论文,她连续两次投稿出现的都是一些小问题,修正很容易,点了重新发送,回道:“对。”
黎素哦了一声:“是有关另外两个再申请的专利吗?”
宋如一摇摇头道:“不是,是另外一项新的研究,我准备直接公开。”
听到这话,明彦忍不住再度侧目打量着她,像是在看什么天外来客,半响后他问:“我以前是不是小看你了?”
宋如一眨了下眼睛,看起来谦虚极了,说的话却一点都不含蓄:“明显是。”
一个月后,宋如一的新论文在nat rev drug discov(即《自然评论:药物发现》)上刊登,该杂志是nature系列期刊中影响因子最高的一份期刊,去年的影响因子达到了48。它的影响因子比不上某些杂志,但是要求极多,非常难投稿。
宋如一在该杂志上发表论文,描述她发明了一种新的辅助试剂。该试剂作为某些物质的生化沉淀剂,经过确认可以应用到多个领域,将会进一步推动科研的发展,等到它被广泛使用之后,想必众多医药、生化实验室里,会增加一种新的试剂。
华国不少人也看到了这篇论文,对着它相互讨论,想着配置出试一试,奈何论文里只公布了最基本的提取方法以及分子式,没有另外公布合成工艺。而根据最基本的提取方法配置,原材料却只在美国有分布。
讨论时,其中有人问道:“宋如一两个专利不是还在走程序吗,怎么就发论文了?”
第127章
特地询问之后,他们终于知道了发表的新论文和在走流程的那两个专利无关,而且专利是公开的。相顾无言之后,终于有人出声问道:“宋如一什么时候去的美国?”
“听说几个月前去了一趟,在那待了一个多月,不过现在好像已经回国了,两周前孙教授开会还把她带来了。”两周前那场会议不少人都在,闻言也想起来了。
孙教授就是清华大学药学院的院长,有一腔爱才之心。宋如一不是个积极的人,从头到尾,医药科研界对她的冷淡她好像没有反应一样。她本身没有加入某个研究小组的想法,更没有为自己积累资本的意思,很多事叫上她才知道,哦,原来这里可以这么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