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婚后,女方向男方要四色礼,见面礼,订婚礼,拜访礼,置办嫁妆。四色礼,最少要一二百的衣物。见面礼最少“一百一”。订婚礼最少一千元以上。拜访礼,最少六十六。八月节,元宵节,庙会愿意什么时候拜访就拜访。置办嫁妆礼,那可不得了:
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大立柜,五斗桌,酒柜,彩电(有黑白的)。衣服要:衬衣,秋衣。绒衣,毛衣,风雪衣,罩衣,棉衣,大衣,缺一就不高兴。买鞋:皮鞋,塑料鞋,棉鞋,凉鞋,拖鞋,高跟鞋,高筒鞋,雨鞋;床上用品及日用百货,那更没法统计。把男方要得直想上吊。结婚原来用马车,接着用拖拉机。后来用汽车。现在要用“面包” 、吉普和小轿车。最少三四辆,外加乐队和鞭炮手。
现在没有三千四千媳妇就进不了门儿。这就是中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农村婚俗。
云英研究了农村订婚结婚要钱要彩礼的现状,大喜。她要乘这种“风”狠要多要。以钱物作钓钩,让杨家永远挣脱不掉这门亲事。
今天云英淡装素裹打扮了一番:薄薄施了点粉,稍稍喷了香水。带上大提包,到村供销社花狠劲,买了六包点心。惊得小女售货员张嘴瞪眼。
云英驮着点心,一阵风去找媒人。重礼嘱托,云英请李媒婆去一趟山伯家。如此这般。
第69章 临婚失踪
巧灵的退婚,伤害了山伯家的自尊心。很长一段时间感到扫兴,窝气。云英和山伯订婚后,山伯家转忧为喜。云英是在省城待过的姑娘。模样,脾气,风度都比甄巧灵好。她干练,大方,懂情理,知规矩,全家非常满意,三个巧灵也不换。第一次来家,便“奶奶”,“娘”的连声喊,又刷锅,又做饭,又孝顺,又亲切,高兴得山伯咧着嘴光笑。喜得山伯奶奶见人就夸。山伯娘没生闺女,未过门的媳妇,一见面就甜甜地喊了一声“娘”,真把她高兴的说不清哪头炕热了,走路一脚跳到洗脸盆里。中午吃饺子。未过门儿媳,先盛一碗放在奶奶面前,又盛一碗放在“娘”面前,又倒醋,又浇香油。有说有笑。把老婆婆、少婆婆伺候得舒舒服服。从那以后。山伯娘总爱拿点针线活去凑人,一张嘴就夸山伯媳妇怎么怎么好。
从此不但杨家寨,就连周围几个村也都知道山伯找上了好对象。人们逗他:你杨山伯倒真搞了个“祝英台”,好大的福气呀!山伯听了总是咧嘴笑,心里比喝了蜜还甜。
山伯娘对媒人说,我家不缺吃,不缺穿,不缺房,就缺个好媳妇。哟,盼着,盼着就真来了。俺家保证事事云英满意。这还用你大媒人来劝吗?我家虽不是万元户,云英是个好姑娘,这次就要多花点,露露脸,云英愿买什么就买什么。彩电,收录机都买。看看我家抠不抠。甄巧灵你要散,让你后悔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