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

分卷阅读6(1 / 2)

李媒婆听了俏婶百许百顺的话,高兴得心里偷笑,半辈子保媒百八十个,还没遇到过女方找上门来指名道姓的要嫁人。这真是送上门来的人情酒席。她暗暗庆幸自己的好运气,又笑俏妹子饿不择食,为女儿找个“武大郎”

深谙保媒之道的李媒婆,在几个核心问题搞定后,她断定卜宁家百分之百愿意,岂止愿意,还要感谢她一辈子呢!

但是,就怕盼弟事后有变,这是保媒的最**烦。为绝后患,何不铁板上再楔几个钉?

“妹子,不是我说话难听,这婚姻大事可要说话算数。找女婿不是买驴购马,要成就成,要散就散!你这头定了,他那头,我包了。常言道,臊男不臊女。别看今儿是你找我,可我对卜宁家说是我找的你。咱姊妹可不能在街面上失体面,你说是不是?”

俏婶总结了嫁女经验:土包子女婿要不得。她的大女婿,虽然人高马大,有牛一般的力气,蜂一般的勤奋,但每天口粮仍超不过八两,钱超不过一毛,穷光蛋一个。她要在选婿上别开蹊径,走十八户不曾走过的新路,决心去高攀“铁饭碗”“商品粮” 。半生的贫苦启迪了她的睿智,激发了她的勇气。她毅然摆脱世俗观念,大刀阔斧又十分机敏的像基辛格第一次秘密访华一样,亲自找媒人进行双边会谈 ,直插主题,在一个小时内便达成协议。成功的谈判,反映了她特有的机灵、独到的战略和非凡的决心。

“请大嫂放心。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决不收回!”

“好!有你大妹子这句响当当的话,我就完全放心了。往后请你享大福吧。”

李媒婆真是“料事如神” 。卜山一百个同意 。“武大郎”卜宁,更是心满意足,老对着墙角嘻嘻笑。唯有卜宁的后娘史青莲撅着嘴不高兴。半路上跳出个傻儿来,白花钱为他娶媳妇。

卜山早就为卜宁找对象发愁。他虽来到省城,吃上商品粮,可他那梆子头,傻瓜脸,四尺半高的身架,说话不清,办事不中的废物,一看就让人吸凉气。

这位吃商品粮的“官”错估计了形势,他不太了解当代的“进城风”刮到多少级,为进城可作的牺牲程度有多大。如今只要吃商品粮不管秃瞎聋瘸哑傻,都能找到对象。农民把城市看作天堂,进城就变成活神仙。农村姑娘都有一个统一的求偶宣言“第一解放军,第二是工人,饿死不嫁土农民。”

卜山为了显示他“当官”的尊贵,娶盼弟时,在省城借用了一辆吉普车。嘀嘀嘀,十分荣耀地开进十八户。十八户的乡亲们看到那既没有马拉又没有人推的绿色怪物,好似九天降下的飞蝶,轰一下围了个不透风,叽叽喳喳,指指点点,议论纷纷。一位正念初一的少年,颇有见识地发表了使人欣佩得五体投地的议论:“别看它不吃草,不喂料,不拉屎,不撒尿,四百里省城当天到。这小车只有省长才配坐。”他的高论,立即激起了乡亲们的自豪感。十八户好荣幸,若不是娶盼弟,他们怎能看到这样的小汽车?

上一章 书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