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族权后

分卷阅读1869(2 / 2)

“中秋节后,我便提议立储,谢饶平、韦元平两个一声未吱,跳出来几个大臣主张从长计议,竟还引起不少附议,这些人中,固然有太后残党,有几个立场却模糊不清,甚至还一位,应该属正统派,乃陆师姻亲。”对于太后党,贺烨不至于如此伤脑筋,让他最烦恼的当然是业师陆正明的那位姻亲,此人从不曾攀附太后系,从前主张乃贺洱亲政,贺洱在庐州驾崩后,他也是率先出列主张另立长君的人,虽非贺烨潜邸时的旧臣,但在朝堂颇有威望不说,至少表面上忠于君国,他的意见,贺烨是不能装作充耳不闻的,就算坚持立储,也必须要当着朝堂众臣之面,有理有据的说服这些心怀异议,又论不上图谋不轨的大臣。

“他们为何反对立储?”皇帝陛下难得主动提起朝政,十一娘当然也不会故作贤惠坚持不闻不问,再说事情还关系到迟儿,就算她从前并不热衷储君之位,但贺烨既已坚定决心,她总不能漠不关心。

不争,当然也不代表着任夺,十一娘也的确想听听那些所谓的忠臣,为何反对立储。

事实上只要立储已经通过朝议,人选当然不会存在争议,莫说迟儿乃嫡长子,至今为止又是皇帝的独子,册封为太子乃无可厚非。

“说法无非是迟儿尚还年幼,未曾启蒙,贤智与否尚待观望,另外我乃春秋鼎盛,他们认为大无必要早立储君。”

十一娘想了一想,笑道:“圣上春秋鼎盛不能成为理由,看来前面一条才是关键,真要往深处剖析,就该开展长幼嫡贤之争了,毕竟迟儿眼下虽为圣上独子,日后圣上还会有其余皇子,储君贤智与否,关系社稷国祚,大臣们主张慎重,也无可厚非。”

“皇后这话不实。”贺烨挑起眉头。

十一娘只好实说:“太后笃定后族势大,必定引发朝堂物议,确然,莫说心怀欲望之辈,即便是贤良之臣,也会忧虑外戚专权,紊乱国政,陛下纵然信任后族及潜邸旧臣,但却难以尽摒朝堂之上忧心欲望掺杂,而对于欲望之辈,应当已经在筹划等待宫中礼聘,他们当然不希望储位早定,因为说不准皇长子之外,他们外孙抑或甥男,将来并非没有机会竞争储位。”

“那么皇后看来,此事是否应该暂时搁置呢?”贺烨又问。

“迟儿虽经得起观望,论来原本也不一定要立即册封太子,但,圣上既然已经正式提议立储,就此半途而废,于君臣首回较量而言,可便告负一局,圣上倘若只做守成天子,温厚谦和垂拱而治并无不可,但圣上如若锐意革新、大刀阔斧,就不能让臣属认为圣上只重谦和之名,而且眼下,太后意图隔岸观火,正期望激发朝堂之争,太后党不会坚定反对立储,圣上胜算甚大,又怎会愿意半途而废呢?”十一娘也不怕贺烨疑心她意图储位,相比虚伪的谦让,这个时候支持贺烨树立帝威更加重要。

上一页 书页 目录 下一章